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

来源:《前线》作者:北京市国资委课题组课题组
2010-05-18
打印

    市国资委成立以来,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努力完善国资监管体系,推进国企党建创新,国有企业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有企业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是当前亟须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北京市国资委系统推动国企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

  市国资委系统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调整,强化国资监管,努力提高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质量和效益,不断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调改剥退”,经济结构在调整中优化。通过调整重组,企业的资产质量明显提高,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明显增强。2009年,实现利润总额259.3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是2003年利润总额的3.4倍。

  二是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监管在规范中加强。建立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体系,出资企业全面实行年度考核,在全国率先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监事会监督检查,引导企业制订“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主业,建立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办法,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的监管。

  三是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国企发展方式在转变中提升。发挥重大项目对重点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战略性产业,京东方八代线、新能源汽车、中航发动机、光伏产业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成立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成功融资350亿元,结合全市产业振兴规划,投资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注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服务国企改革发展大局,国企党建在改进中创新。围绕改革调整重组,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推进经理层选聘的市场化,重点骨干企业全部建立了基本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框架。统筹推进市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企业科学发展。

  二、制约北京市属国企科学发展的问题

  为了充分了解和把握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科学发展问题,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对国资运作、产业发展、集团管控、技术创新等科学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市属企业产业结构与首都世界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及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相比,差距比较大。问卷显示有27.6%的调查对象认为集团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不足,21.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集团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多数子企业处于低端产业和传统产业。对于制约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的因素,有51.7%的调查企业认为主要在于缺乏产业结构调整的人力资源,这在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能源和环保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中表现更为突出。

  二是缺乏整体规划,部分企业发展战略不够清晰。通过审核的18家企业战略规划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筑施工等领域,部分重点产业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不够明确,企业规划与国有经济整体规划衔接不紧,规划执行情况的过程监控不力。问卷调查显示,42.3%的调查企业认为适应市场能力较弱,发展战略不够清晰是制约市属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三是市属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有待完善。问卷调查显示,72.6%的调查企业认为市属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单一,治理结构尚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健全是制约市属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是集团管控能力不强,基础管理有待加强。集团管控能力不强客观上与目前国有资本分布过散、战线过长、企业管理层级过多有关,同时与目前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有直接关系。超过70%的调查企业认为本企业需要着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投资管理,有61.2%的调查企业认为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基础管理跟不上企业经营步伐,部分集团对京外、境外的资产和项目管理相对滞后,成为影响集团管控能力,制约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自主创新能力亟须提高。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支撑,自主创新机制不健全。按照国际标准,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企业将难以生存;占到2%的企业可以维持简单生存;只有占5%以上的企业才会有竞争力。从问卷调查结果看,43.8%的调查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3%以下,这意味着就自主创新能力而言,近一半的市属国有企业处于维持简单生存状态;19.9%的调查企业为3%至5%之间,处于培育竞争力的阶段;只有12.4%的调查企业在5%以上。从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来源看,呈现出高度依赖企业自身积累的格局。

  六是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问卷调查显示,41.5%的调查企业认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22.4%的调查企业认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在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上不合理,7.5%的调查企业认为企业董事会把握发展趋势的能力不足,决策能力有待加强。另外,还有37.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七是部分市属国有企业的历史负担亟待化解。问卷调查显示,50.5%的调查企业将历史负担重视为制约市属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市属国企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房屋物业、供暖等非经营性资产支出,以及部分企业的政策性亏损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切实消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负担。

  三、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市属国有企业要结合首都功能定位以及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要求,切实推动国有经济的产业高端化、国有资本的证券化、国资监管的规范化和国企党建的科学化,为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一是推动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市属国企改革发展要紧紧围绕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做强做大一批优势企业集团。要以重大项目带动重点产业发展,推进并购重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推进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医药等重要支柱产业发展。通过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促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地热能、风能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国有经济的高端制造优势。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生态工程咨询、碳交易等低碳服务产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国有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大兼并重组的力度,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国有资本的集中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二是强化战略引导,科学制定国有经济发展规划。结合首都城市发展定位,围绕“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和市属国有经济的功能作用,加快制定统筹国有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国有企业改革调整要服从服务于国企的功能作用,分类确定规划发展目标。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国有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国有经济要做大做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但国有经济不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域,国有经济要做优做精;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领域,国有经济要积极稳妥地退出。市国资委要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全局出发,组织、协调和推进国有资本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从整体上提高国有资产质量。市属企业要加大力度完善战略规划,保证企业发展规划符合国有经济整体发展规划的要求。要跟踪规划执行情况,实施战略规划后评估制度,加大对企业的过程监督和及时纠偏。

  三是推进股权多元化,完善市属国企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快产权结构调整,支持国有企业开展跨国、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企业集团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整体上市,推动优势资源向绩优上市公司集中,提高企业资本的证券化比重。推进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提高国有资本的市场价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加大外部董事派出力度,真正实现决策层和经营层分开。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开展对董事会、董事的年度和任期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各专门委员会作用,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

  四是提高集团管控能力,全面加强企业管理。集团公司要明确定位,完善母子公司体制,提升总部功能,增强管控能力。坚持突出主业,集中力量发展主业,加强对所属企业在战略决策、投融资、对外担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在资源配置上,应以集团整体最优为原则,尽量避免集团内部在生产、科研、市场开发等方面的重复开发和投资,建立资源共享与合理配置的体制和机制,提升集团公司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运用等方面的集中运作能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控规范的科学程度,针对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具体的操作规则和管理流程。切实加强对区域外、境外资产和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主业范围之外的投资,严格控制三级及三级以下企业的投资担保,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五是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研究制定推进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增大企业研发工作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打破研发创新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思维局限,创造宽松的研发氛围,采取适当形式(如利税减免、加速资产折旧等)对非人为因素或其他不可抗力导致的研发失败给予一定的补助。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择机并购、设立国外研发机构,切实加强再创新工作,提升整体研发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所、大学等机构的研发合作,推动形成以大企业为主体和核心的“产学研”体系及技术创新联盟。通过建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在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集成技术上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

  六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加大力度调整优化企业人才队伍结构,着力提升企业负责人驾驭企业发展、战略引导和集团管控能力。充分运用市场在人才选拔、使用、流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拓宽人才流入渠道、创新人才吸引机制,加强人才储备建设。建立人才开发奖励基金,把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与人才开发结合起来,依托项目吸引、集聚、锻炼、培养一批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利用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工作的有关政策,引导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综合绩效评价、年度民主测评和日常考核管理相统一的企业领导人员的综合考评机制。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技能、科研成果作为要素参与分配,逐步建立与市场价位接轨的薪酬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方式,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

  七是发挥政府引导协调作用,优化市属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环境。协调政府各部门共同出台一揽子政策,推进政策集成化创新,从多方面加大对重点发展企业的帮扶力度。成立重点产业领导小组,构筑促进市属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组织保障。探索建立托管平台,为解决国有土地、债务担保、职工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公共项目建设垫资等历史遗留问题开辟新途径。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投入增长机制,将归口多部门管理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统筹集中使用,把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做强做大。加强国有资本经营平台建设,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加速国有企业调整重组步伐。

    (北京市国资委课题组课题主持人:周毓秋;课题执笔人:满志德、白隽滢、张媛媛、宋洁尘)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