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支持企业加强产融结合,设立财务公司和产业基金,通过发债、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调整融资结构和比例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上海国资财务监管工作会议,这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努力提高上海国资国企发展质量和水平的一次重要会议。
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特别是《若干意见》出台后,市国资委出资企业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初步建立了以财务监管为重点的国资监管体系,出资企业管控能力明显增强,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作出了努力。
一是综合经营绩效明显提高。2009年,国资委系统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利润总额400多亿元,同比增长53%。本市地方国有资产总量达到12500多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地方国有经济实现生产总值(GDP)3500多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今年一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69.34亿元,同比增长42.7 %;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1.18亿元,同比增长127.8%。取得这样的成绩,有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出资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加强内控管理,提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是资本运作和资金融通取得突破。2009年,27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吸引社会资金780亿元,270亿元国资实现证券化,资本证券化率达到25.4%。20家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融资券、中期票据等700亿元,降低银行贷款融资比例,改善了企业的融资结构。上海电气、上汽集团通过设立财务公司、资金结算平台,推动内部资金融通,加快资金周转,节约了资金成本。上海城投对近5年来并入的100多家企业的银行账户进行彻底清查,清理关闭了130多个闲置账户,保障了资金安全可控。据统计,出资企业70%以上的效益增长来自增收节支。
三是动态监测做到过程控制。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快报、经济分析制度,形成了“月快报、季分析、年总评”的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体系。上港集团、申能集团等通过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分析生产业务、财务综合指标、能源消耗以及各业务板块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是会计信息质量逐步提高。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会计核算标准,规范资产减值准备实施程序,引入第三方全过程监理等,初步形成以财务监管为重点的制度框架及运行体系。出资企业全部执行新的会计准则。结合制度转换,39家企业集团4000多户企业共计提各类资产损失330多亿元,企业账面会计信息更加真实,经营成果更加完整。审计结果表明,80%的企业被认定“会计报表基本真实”,95%的企业被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五是风险预警管控有所增强。通过加强高风险业务的专业化操作,高负债企业的改革重组,高离散度行业的收缩调整,及时清理担保、涉讼等或有事项,完善授权审批程序,风险管控有所增强。金融及衍生品等企业投资行为基本处于可控状态。集团外担保余额下降18%,逾期担保量下降33%。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集成和共享取得突破。上海电气80%的流动资金实现集中管理,网上支付资金的比例达到95%,较好地防范了经营风险。
六是审计及审计整改得到加强。按照法人治理建设的要求,设立董事会的企业基本设立了审计专门委员会,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也大都建立了内审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较好地履行了审核监督、检查评价等职能。截至目前,2009年市审计局对7家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揭示的6大方面109个问题,已经完成整改40个,正在整改36个,还有33个落实了具体措施。45个改制审计项目通过整改,调增净资产1.08亿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国资财务监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利润过于集中,发展基础不稳;有的企业违反财经纪律,资金管理失控;有的企业管理终端分散,监管难以渗透;有的企业会计核算失准,基础管理薄弱;有的企业决策程序不严,违规暗箱操作;有的企业制度执行不严,缺乏有效监督等。
几点要求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国资财务监管重要性的认识。
国资委的职责和任务就是“管好账本,当好管家”。做好国资财务监管工作,这是国资委的定位所决定的,也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各出资企业要切实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体制:通过细化落实各项制度,做到“制度面前无特权,规定约束无例外”。企业领导人员要从我做起,不“开口子”、不“留空子”,“有章必循,违规必究”;通过加强财务与重要业务的融合,做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通过发挥财务监管引导、控制作用,做到“事前引导、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管”全控制;通过分类监管、因企制宜、精细管理,做到“抓两头、促中间”。
二要源头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和重大决策评估机制。
今年,国资委要建立并执行财务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第一步从财务监管入手。选取债务、现金流、盈利能力、投资等4个方面共13个财务指标作为第一批风险预警指标,从绝对值和相对波动率两个方面,分安全、预警、危机3个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并用红、黄、绿亮灯形式进行及时警示,从严控制资产负债水平,从严管控现金流量。同时,结合实际,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凡是实施或出台涉及面较广的重大调整行为、影响面较大的重大重组行为、关注度较高的重大政策行为,以及进行大额度资金并购行为,都要按照“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性、类比性、影响性”等5项指标,进行评估。在评估中被列为A级风险的项目,原则上暂缓实施。
三要突出重点,加强关键领域的国资监管。
进一步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管理。建立最低持股比例动态调整机制,控股股东根据上市公司战略定位等因素合理确定最低持股比例,国资委根据实际需要,统筹调整相应股比;进一步规范国有股权转让行为,控股股东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必须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大宗交易平台或协议转让方式进行;加强国有股权转让收入管理,股权转让收入应主要用于企业主业发展、债务重组或职工安置、上市公司增资配股等。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去年年底,我们出台了加强境外企业财务监管制度,对财务报告、审计管理等基础工作明确了一些要求。随着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的推进,海外并购、投资行为将逐渐增多,境外国有资产和销售规模也将逐年扩大。今年,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暂行规定》,通过权益控制、财务控制和人员控制“三管齐下”,重点解决境外利润长期滞留、境外资金平台管理不规范、财务管控不落实等问题,切实维护境外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要集中管理,加强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的要求,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确保资金“聚而不死、分而不散、高效有序,动态平衡”。要坚持规章制度、账户开户、筹资安排、支付流程、信息平台“五统一”,加快内部资金融通,减少资金沉淀,切实解决存贷双高的问题。要利用当前资金比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加大应收账款的清理催收,减少坏账准备。要防止盲目扩张和超能力投资,大额资金支出一定要充分考虑资金成本。要强化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所有资金业务应在授权范围内操作,任何人不得超越权限。要严格执行以基本户为主的开户制度,坚决禁止资金账外循环。国资委支持企业加强产融结合,设立财务公司和产业基金,通过发债、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调整融资结构和比例。
五要强化监督,认真做好审计及整改工作。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已经完成整改的,要做好“回头看”,把“回头看”的过程当作正视差距、不断进步的过程。正在抓紧整改的,主要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虽然有些问题是以前发生的,处理难度也比较大,但“新官要理旧账”,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目标,逐项整改落实。其余单位也要根据年度财务决算审计、改制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中暴露的问题抓好整改。今后,国资委将承担一部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因此,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规范审计监督行为,确保不出现重大审计错漏、重大线索遗失以及重大违纪违法事项不披露的情况。要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重点,逐步扩大、调整内部审计功能。要认真开展关键风险控制点、资金管理、土地管理等专项审计调查。坚持公开、随机的原则,严格中介机构资质条件,管好中介机构选聘的“楼梯口”。
六要公开透明,加强国资重大事项信息公开工作。
按照“稳妥起步、分步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从2007年起,国资委连续在系统内公开企业集团主要财务数据和排序,向社会公众公开办事制度和流程,总体反响较好。今年,要参照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公开披露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形成“综合财务分析信息为主,分户企业盈利指标为辅”的国资信息公开披露形式,主动向全社会公开国有经济运行情况。认真抓好上市公司重大信息管理,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组行为。国资委将从完善岗位保密制度、严格程序控制环节、建立责任约束机制等方面明确要求。相关企业也要抓紧制定《上市公司诚信建设指引》,坚决防止内幕交易行为。
七要提高能力,加强财务、审计等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国资委系统共有18000余名财务人员、1000余名审计人员。对这支队伍提三点希望:一是加强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新修订的《统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二是勤勉敬业,甘当幕后英雄,尽职尽责,不负重托;三是廉洁从业,遵守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坚决不做假账。
同志们,2010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国资财务监管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促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上新水平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