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提升国有经济带动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01-04
打印

    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所属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周边,汇聚着一批船舶配套企业,为大船集团专门提供舱口盖、轴舵等船舶配套产品。一位配套企业负责人说:“以前生产的舱口盖,经常四处奔波找市场,现在搬迁到了大船集团建设的专业化配套制造基地,为大船集团提供配套产品,关系很密切,市场有保障,公司效益很快得到明显提高。”

  一艘现代化的船舶,几乎相当于一座漂浮在海洋上的城市。船舶工业对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极强。作为我国造船业的骨干力量,中船重工近年来充分发挥了国有经济影响力、带动力,引领行业发展、区域发展。

  引领行业发展

  “必须自身先发展起来,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足够的实力”

  “要发挥好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必须自身先发展起来,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足够的实力,做行业发展的领航者,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船舶集团。”中船重工办公厅主任刘郑国表示。

  为此,中船重工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保好军、做稳船、强力发展非船,军品、民船、非船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实力显著增强。

  据了解,中船重工经济总量从1999年公司成立之初的14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75亿元,营业收入由成立之初的14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25亿元。2011年7月7日,中船重工以营业收入210亿美元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463位,成为我国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船舶企业,位列全球船舶企业前三甲。

  在国资委组织的央企业绩考核中,中船重工连续第七年被授予A级优秀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为发挥国有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今年以来,中船重工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重重困难,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完成经济总量和营业收入均同比增长14%以上,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

  同时,中船重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始终引领行业发展。

  面对不断提升的国际船舶业新标准,中船重工在船型开发中注入“低碳”理念,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批满足国际船级社协会共同规范的18万吨散货船使用效率优于日本和韩国同类船型,节能达到15%左右,并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该船型一推出,就获得大批订单,目前已承接该船型订单80多艘。新开发的新型32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是目前国内满足新国际规范的载重量最大的VLCC,该船的空船重量指标与国内同类型船相比最轻,达到日韩同类型船的先进水平。一推出即大受欢迎,并一举签下6艘船的订单。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器成功下潜5188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最大级别的38万吨矿砂船顺利交船,自主品牌船用中速柴油机研制成功,世界首套AP1000核反应堆主冷却管道成功交付,昆明新机场行李分拣系统、弱电系统、信息总包交付使用……捷报频传,精彩不断,进一步巩固了中船重工行业发展的龙头地位。

  带动行业配套与社会协作

  “发挥国有经济带动力,是央企应当履行的职责”

  正是基于自身实力不断增强,中船重工在发展中通过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坚持企业发展与行业发展相结合、与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做法,带动了行业配套与社会协作,实现了与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总装造船企业,近年来以各种形式加大与外部合作,建成分段制造、钢材加工配送、舾装及管子配套加工、上层建筑制造、舱口盖制造、轴舵制造安装、海洋工程、造船设备制作及非船产品制作、物流配送等九大专业化配套制造场地,在大连周边地区形成了100多亿规模的造船产业集群,先后带动了周边200多家地方企业的发展。

  “我们在与地方区域经济结合时,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并发挥中船重工自身的优势,注重两者结合。”中船重工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建德告诉记者。如在煤炭大省山西,重点发展采煤装备;在烟草大省云南,发挥自身技术特长发展卷烟机设备和包装、物流系统;在湖北,发展国产化核电装备等。

  不仅总装企业能发挥巨大的带动作用,船舶装备配套企业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

  中船重工所属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坚持“核心自制,内外结合”,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建立了以齿轮箱产品为纽带的企业集群,26家配套企业进入德感工业园,11家企业进入重齿配套园,基本形成了从铸锻件毛坯到箱体、齿轮粗加工、常规热处理和小件生产的齿轮箱生产外包系统。同时,重齿公司有针对性地合作企业进行培养,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对合作企业进行动态管理,促进企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目前,为重齿配套的大约有200多家民营企业,年产值占重齿公司经济总量的1/3,成为当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

  “正因为中船重工是行业的领先者,我们对相关配套厂商的技术、质量和管理体系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配套企业整体水平得以提升,也推动了我们自身不断提升。” 刘郑国说。

  截至目前,中船重工先后与十几个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拓展产业领域、延长产业链,在产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技术、人才、管理等全方位对接,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成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一面旗帜。“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领头羊,发挥国有经济带动力,是央企应当履行的职责。”刘郑国说。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