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力量。没有千千万万个自主经营、自主决策努力开拓的企业,我国的经济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发展。我主要想讲的还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在这种挑战前我们该怎么办。
■我国企业竞争力面临哪些问题
大家知道现在我们讲企业竞争力,很多人还是想企业的规模、产品的价格、成本等等方面,但是我认为对企业的竞争力的理解应该更深一层。企业竞争力大体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狭义的竞争力,另一类称为广义的竞争力。狭义的竞争力又可以分为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讲企业的竞争力,我先给大家讲一个过去的故事。我记得十多年前,我当化工部副部长的时候,听到这么一个情况,说珠江三角洲从香港进口了不少化工产品,价值约为两亿美元。我把单子拿来一看,这些产品我们都能生产,为什么还要进口呢?我就到广东去调查。官员跟我说那很简单,因为这些企业都跟香港合资,港商愿意从香港买,可以赚一点代理费。我想我们的企业经理不会那么傻,白让他赚钱吧。我就到一个企业去调查。那个企业总经理挺有意思,说你想听真话还是听假话?我说当然想听真话。他说尽管国内产品价格比香港便宜,但是它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它的质量,不是说它的质量不好,而是我们国家产品的标准问题,就是按照原苏联那样的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标准很难适应现实的情况。我有的指标可能要求到特级,但有的指标三级就可以了,但是要照国家的标准,我只能买特级品。而香港的商品分类是按照用途来分的,分为纺织用、造纸用、电子用,这正好符合我的不同要求。第二,我在东北订的货,合同都签好了,但突然来一个电报,说运输紧张,铁路没有车皮,运不了。这一产品的价值只占我总产值的1%,但为了这个我要停产。而我在香港订货,下午就可以把货送过来,不会影响我的生产。第三,我国企业的销售人员只懂得签合同、谈价格,不懂得技术。我的工艺变化了,他也难以设法适应,甚至还要加价。而国外的销售工程师有不少是专业人员,可以根据我工艺的变化来调整他的产品供应。所以我就不得不买香港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企业竞争力不完全看价格,还要看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这还只是狭义的竞争力,要真正从广义的竞争力来看,还包括它的研发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的能力,企业员工的素质等等。
所以说我们的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首先先把成本、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搞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像成本问题,同一个行业中不同企业间差距很大,为什么不能够把我们企业的水平提高到一流或者前几位呢?这跟企业的管理很有关系。例如我国火力发电企业,现在要350克标准煤发一度电,但最好的企业可以做到287克煤发一度电。如果能够把我国企业发电煤耗都提高到300克标准煤一度电,那将节约多少煤炭?将会减少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讲企业成本,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而不是从减工人工资上打主意。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该对同行业之间企业的能耗设定一个标准,并要限期达到这个标准。
质量问题现在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这就跟我们整个企业的管理和企业员工的素质有很大关系。我也给大家讲个故事,我国有一个企业生产的高压泵出口到德国,100台里头总有两三台不合格。因为高压泵是涉及安全的,德方派人到我们企业来看,一看零件做得都很标准,操作也规范化,没有问题。于是他们派工人来组装,组装一百台,台台都合格,那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的企业在组装过程中管理上不够细致。我国很多钢厂都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冷热联轧设备,我到过很多钢厂,但只有宝钢等几个少数的厂能生产出合乎高级小轿车用的钢板,而其他钢铁企业生产出来的轿车钢板质量不稳定。同样是国外的设备,为什么质量不稳定呢?有人说我们是一流的设备、二流的职工、三流的管理,所以生产不出质量稳定的高质量钢板。当然这个话可能挖苦一点,但是我们要想一想是不是有这么一个问题。所以在质量上问题我们要注意。
■来自国际上的两个挑战
现在更进一步要讲的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既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来自国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可以说基本过去,从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大多数国家恢复了正的增长,但是潜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还存在。从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来说,现在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美国来说,失业率居高不下,还在9%以上。经济的增长虽然实现了正增长,但还是不够稳定。金融界受了重创以后还没有完全恢复。还有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既是国内货币,又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所以这一政策尽管在美国国内来看是必要的,但对全世界来看就造成了对各个国家货币升值的压力,另外对所有拿美元的人都要承担货币购买力降低,就是所谓通货膨胀的代价。从欧洲来看,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葡萄牙、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的主权债务危机,可以说是拖累了欧洲复苏的速度,所以欧盟现在花了很大力量在解决这个问题。勒紧裤腰带会引起人民群众的反弹,像希腊引起一些示威。这样政府要承担一些政治风险,根据统计,过去凡是采用了这种手段,要求勒紧裤腰带、缩减开支的政府,有50%在下次选举里被换掉,因此有些政治家还要考虑他的政治前途。在这种情况下,债务危机解决相当困难。所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维持低利率不变。我10月份去了一趟日本,日本经济陷入20年的低迷,这20年经济基本没有太大起色,被称为失去的20年。日本央行现在实行零利率,而日本的国债利率已跌到1%以下,还有很多人买,说明大家对未来前景不是很有信心。
在世界三大经济体还都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况下,对我国经济肯定是有影响的。这个影响一个是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会大量增加。另一个就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增大。
国际上第二个挑战就是低碳,因为中国和美国现在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2007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288亿吨,到2020年可能增至330亿吨,经过艰苦的努力,到2030年要争取减少至264亿吨。我国2007年是60亿吨。随着我国的发展,尽管我们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的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40%到45%,但因为我国GDP增长肯定要超过一倍,所以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肯定要增加,这就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哥本哈根会议虽然开过了,但在很多问题上还是有争议。我11月下旬刚从墨西哥回来,当时坎昆会议即将召开,这次会议很多国家的首脑都会出席,用墨西哥人的话来说,首脑出席就是在蛋糕上面放上一颗红樱桃。如果蛋糕没有准备好,红樱桃不能放上去。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共同的,但是有区别的责任问题上有争论,特别是对中国。所以我在不同场合下讲,你们现在对中国施加压力是不公平的,因为,第一,中国在历史上排放量只占世界9%,过去你们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里排了二氧化碳,现在你们过了工业化时期,你们排少了,现在来限制我们,要我们承担责任,这就不合理了,因为我们还在发展。第二,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你们不是讲人权吗?那每个人应当有相同的排放权。第三,很多外国公司都将生产装置迁到中国来,但实际产品出口到国外,利润是你们拿了,二氧化碳排放却要算在我们的账上。你们得了名声,我们受到责备。当然尽管有以上一些理由,为了发展绿色经济,为了进一步保护世界环境,我国还是在不断努力。根据今年3月份在伦敦召开的新能源财经峰会的统计,中国新能源投资年均增长率为43%,去年投资占世界第一位。
■企业应对挑战的四个策略
对于企业来看怎么办?
第一,还是要头脑冷静,产品结构要调整。因为很多时候看来机会都很大,但你必须要考虑机会和你能力的匹配。如果有机会没能力,就不要干。有机会、有能力,要大胆地干。机会不多,但是能力比较强,就要守住你的主业。就是要调整产品结构,要守住主业。另外要寻找既有机会,又有能力去做的事情。
第二,要考虑企业未来的战略。我说过企业一把手主要是想明天干什么,如何寻找新的机会。今天的事情副手都能干。现在看来,国家已经定了一些战略性的产业,这些都会有机会。我个人认为像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还有环保产业,这些都是将来可能会有更多机会的产业。而用信息化改造我国现有的产业,这也是很有前景的,因为信息化的好处就是它既能提高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还能提高交易透明度。所以用信息化改造企业,将来也是很有前途的。
第三,通过并购重组来壮大我国的企业。许多企业如果仅仅靠自己的发展,就算每年增长100%,有的小企业恐怕一辈子也难以达到世界五百强水平,这就要靠并购重组。并购重组本身应该有战略的意义,不是为了去并购而并购,而是应当在并购以后对你的市场、技术、管理会有帮助,这样的并购才能够实现更好的结果。
第四,要加强职工的培训。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不加强职工的培训,就永远不可能做到一流的企业。这里有个故事,外国有个总经理对他手下的人事部门经理说,你要加强职工培训。人事部门经理就问,我培训好了,他都跳槽了怎么办?总经理反问说,如果你不培训,他们都赖着不走怎么办?所以这个问题确实是要注意的,没有一流素质的职工,就难以办成一流的企业。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一条,形势好的时候,千万千万注意不要头脑发热,我们有很多企业往往在形势好的时候头脑发热,盲目扩张,最后形势一变就栽了大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