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方式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和使用工作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资产存量近8万亿元,数量巨大,但在配置和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资产配置混乱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这是推进和优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果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做好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和使用工作,应创新工作方式,改革管理体制,坚持资源整合和使用绩优化的原则,以资产配置科学和使用高效为目标,推动事业单位资产的整合和共享。
一、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和使用问题较多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和使用问题较多,不同地域、不同单位虽问题不一,但都突出表现为资产配置混乱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一)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混乱
我国事业单位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种类复杂,发展方向各有不同。受现行行政体制的影响,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基本上实行的是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方式,这种管理体制势必造成事业单位在不同地区、行业或同一部门不同级次内的重复建设,横向联系及合作不足,资产形成之后相互之间无法实现共享共用,社会资源浪费严重。体现在事业单位资产上,就会出现事业单位资产总体短缺与局部过剩的现象,地区之间、城市之间配置不均衡;出现事业单位之间资产重复配置、超标配置现象,单位之间配置苦乐不均;出现事业单位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资源的有效利用相差较大。比如大型科研设备利用效率,西方国家一般是150%,我国只有25%~30%,效率相差悬殊。
(二)事业单位资产使用低效
由于配置不合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的效率不高。首先,仍有一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还采用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操作方式,差错率高、时效性差、工作效率低下;其次,事业单位由于超标准配置、重复配置等原因,造成大量资产闲置,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再次,部门利益的存在使得资产不能在相关部门和单位间共享共用,整合利用率低。非转经资产管理也比较滞后,监管不足,对外投资盲目,造成巨大亏损,运营效益低下;最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评价体系及投资可行性分析,在技术上难以确保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做好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和使用工作的原则
做好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和使用工作,要坚持两项基本原则:一是资产资源整合配置的原则,二是资产使用“绩优化”的原则。前者强调资产配置环节要有全部单位全部资产“一盘棋”的思想,实行整合配置;后者强调资产使用环节要注重资产使用效率和效果,实现高效和绩优。
(一)资产资源整合配置的原则
资产资源整合的原则强调的是全部单位全部资产“一盘棋”,在资产配置上坚持存量资产调剂使用,增量资产整合配置的做法,努力提高资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具体做法是要从资金分配、资产配置、资产调剂等方面加以规定,推进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共享共用,公管共用,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效益。
(二)资产使用 “绩优化”的原则
资产使用“绩优化”原则强调的是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绩效最大化将是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的根本目标和不二方向。“绩优化”对不同管理有不同的内涵,具体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而言,“绩优化”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资产使用的安全,降低损失概率及幅度;二是资产使用的高效,减少闲置和浪费;三是资产使用的高收益,提高财政资金的增值率。
三、盘活存量事业资产、提高增量资产绩效
从长远看,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努力,力求稳步盘活事业单位的存量资产,逐步提高事业单位增量资产的使用绩效,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和绩优化的目标。
(一)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的调剂制度
事业单位资产的调剂制度,应包括资产调剂的原则、调剂机构的职责、调剂程序等内容,同时建立资产调剂的信息平台,实行动态化管理。资产调剂制度是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苦乐不均,解决事业单位资产超标准配置、资产低效运转和资产闲置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促进资产的优化配置,同时可以节约对缺少同类资产的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在资产调剂上应确立新购资产优先调剂的原则,先从现有资产存量中解决。就目前的管理现状而言,已经具备了事业单位资产调剂的基础和条件。一方面,各项资产管理制度的出台,从法律上确定了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资产的权利不是无限的全部支配权,只是占有权和使用权等,所有权属于国家。具体来说,通过资产配置的管理办法,解决了配置标准问题,通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解决了配置处理的程序,如先调剂、捐赠,再出售或报废等。另一方面,通过资产清查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部门可以了解每个事业单位的资产构成、该单位的公共发展任务和人员编制。再与资产配置标准和绩效考核目标相比较,就可以了解这个单位的资产运转状况,是否存在可以调剂的资产也就一目了然。在资产调剂的运作程序上,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可根据事业单位资产的分布和构成情况、事业单位资产的绩效考核情况、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标准等编制动态的指导性资产调剂计划,定期通过资产调剂信息平台发布。事业单位申请购置新增资产时,应明确通过资产调剂信息平台可以调剂得到的资产,并履行调剂资产的规定程序而取得。资产调剂的范围应先在同一行政级次、同一系统或者行政事业单位间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向不同性质的单位,如在不同的行政级次间,在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以及企业和私营单位间推广。资产调剂的方式应以无偿调拨为主,随着调剂对象的丰富,还可以考虑有偿调拨的方式,如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的调拨,就不宜采取无偿调拨的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资产的调剂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以避免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二)构建事业单位资产的共享共用平台
部门所有和条块分割的现存行政管理体制,使事业单位各自为政,资产相互之间不能共享共用,这是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图书资源,图书馆、学校、科研院所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或图书室,自成系统,互不共享。建立事业单位资产共享平台,是在不改变事业单位对资产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前提下,优化现有资产配置,改变配置不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资产共享平台的建立,一是要充分借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全国清查的结果;二是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处理手段;三是参考国际经验和国内地方的探索经验;四是要坚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为主导、事业主管部门参与和协调、事业单位为个体的面向社会和公众的一个共享共用平台。共享共用平台的建设可从几个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或重复建设严重的资产类别做起,按照资产“分类管理” 的原则,先从重大科学技术设备共享共用平台、图书共享共用系统等做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目前,我国已有这方面的成功范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了实现科研数据的共享,按照 “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八字方针,设计完成了一个数据共享的“样板工程”——MODIS卫星接收系统,至今使我国在资源环境、农业、人口与健康、基础与前沿、工程技术、区域综合六大领域实现了科技数据的共享。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共享共用平台起步晚,可在资产管理部门的主导下,由占有该类资产资源的较大的事业单位进行总体设计后实施,先按照分类或单一设备的类型建立,建立后满足社会各个行业和公众的需要,然后根据社会的需要建立包括更多类型、更多事业单位参与的、非主体化的资产共享共用平台。由于共享共用平台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可采取财政投入的方式,同时,考虑到事业单位对资产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各行业和社会公众对共享共用平台内资产的使用,可采取低成本付费的方式取得,也可由财政对占用资产的事业单位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用于资产共享共用平台的建设和维护等。
(三)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资产“公管共用”体制的建设
为避免新增配置的事业单位资产重蹈过去的重复建设、配置不均衡、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应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资产“公管共用”体制的建设,它是从根源上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重大举措。“公管共用”体制是指由国家按照资产“合理使用”的原则,结合资产均衡配置的标准和计划,结合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和纲要,结合国家财力的投入方向,有计划地投入建设重大科学装置、重大科研设备、重大实验设备等的科研基地和平台,打破部门所有制的弊端,建成后对社会开放和使用。初期,这种“公管共用”体制要先从资产的个别类型做起,接着再逐步扩大和推广。这方面国外的成功模式较多,如日本的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就是一个开放型、技术型平台,世界最大的5.7万吨“地球号”科考船、“深海6500”深潜器等设备都集中在这个平台上,这个平台根据科学家的申请统筹安排科考船、深潜器等设备的使用。我国国内也探索过这样的平台建设,“上海光源”就是国办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上海光源”可以容纳几百名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在此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目前已收到众多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科学研究申请。“上海光源”的投入和运转充分说明只要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将会极大地发挥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能。资产“公管共用”体制将会成为大科学、大科研、大研发、大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