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宏观视角下的中国经济

来源:《前线》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剧锦文
2011-06-24
打印

    世界经济刚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未来的发展仍然变化莫测。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走势如何,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经济增长、物价和通货膨胀、投资、消费、就业、对外贸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七个方面,把握我国宏观经济走势。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已经接近40万亿元,增速为10.3%,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一季度同比增长9.7%,我国政府制定的2011年经济增长目标是8%。为配合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经济增速目标下调至7%。有研究机构预测,2011年和2012年我国的GDP增速将分别达到9.25%和9%。从季度预估来看,经济增速或于今年三季度的9.4%见顶,明年二季度回落至9%。尽管我国通胀压力可能延续一段时间,经济增速会适度放缓,但仍会保持9%以上的较高水平,这将为对抗通胀和宏观调控提供政策空间,也为今后若干年的持续高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于中国的物价水平

  历史地看,我国的物价水平稳定的时期少,而波动的时期多。2008年,我国的CPI经过一轮上涨后由升转降,直到2009年11月开始才由负转正,又于同年12月攀升至1.9%。2010年以来,房地产、粮食、禽蛋类食品价格出现了连续上涨,尤其是房地产的价格更是大幅度上涨,直接带动了全年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涨了3.3%。2011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5.383%,环比下降0.207%,达到历史高位。有研究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于2011年二季度达到高点,但在2012年年中以前,季度CPI涨幅都将保持在3.2%。2011年全年CPI估计达4.5%,2012年全年CPI可能同比上涨3.8%。

  关于近期我国CPI快速上涨的原因,已经形成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属于输入型通胀,根本原因是由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资源类价格大涨。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生产资料同比上涨11.2%,其中成品油价格上涨17.8%、钢材上涨17.6%、有色金属上涨10.3%、化工产品上涨8.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这显然都与美元大幅贬值有很大关系。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接近40%,远远高于2003年占比27%的峰值,从而推动了CPI的快速提高。因此,只有大幅度减少流通中的过剩流动性,才是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之策。

  关于中国的投资

  200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有4.3万亿元,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投资是推动我国GDP增长的主要因素。2010年到2011年,我国固定投资占国内产值的比例已接近50%。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房地产的投资预计完成投资额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30.57%。不过,有人估计,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有所回落,但回落是有限的。然而,由于我国的基础设施仍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也需要大量投资,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吸纳巨额投资的领域,因此,长期而言,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定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也正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关于中国的消费

  有研究指出,最近五年来,我国家庭消费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在35%上下。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呈下降态势。2010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70.5%,比2005年下降5.2个百分点。净储蓄率不断上升,2010年城镇居民净储蓄率为11.1%,比2005年上升7.6个百分点。尽管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家庭收入一直在迅速增长,但是却赶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由于目前我国的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值,因此影响了公司和家庭的消费方式。不过,也有研究指出,中国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会进一步推动消费水平的提高。研究指出,这与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收入的提高不无关系。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父母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年轻一代的购买力。我国政府一直努力通过扩大内需、扩大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政策上,主要包括加强社保体系、增加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改善金融部门的服务,等等。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必将促进消费能力的增长;此外,中等收入阶层在解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基本保障之后,也将释放出相当可观的消费潜能。

  关于中国的进出口

  2000年我国净出口3000亿美元,2007年达到1.22万亿美元。2010年,全国进出口2.97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7%。其中出口1.6万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4万亿美元,增长38.7%;顺差1831亿美元,同比下降6.4%。2011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26.5%,进口增长32.6%,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有研究表明,未来每月顺差逐步收窄乃至小幅逆差将成为常态。2011年贸易顺差额将收窄至1400亿美元,2012年也将保持在1400亿美元的水平。2011年中国的进口总额可能增长约25%,超过出口20%的增幅。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3.1%进一步下降到2%。

  关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劳动力市场的关系问题,也存在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已经接近“刘易斯拐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最近已经出现紧张的迹象就是佐证。但另一类观点认为,我国经济距离“刘易斯拐点”还甚远。他们认为劳动力过剩存在于我国仍然拥有57%农村人口的经济当中,农村生产力占城镇人口约三分之一。农村人群的差异和移民流动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最近迁移的农村劳动力更加年轻化,知识化,比他们的长辈家庭负担轻,很容易适应大城市的工业就业条件。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期间,25岁到35岁的年轻人在农村减少了一半,而这个年龄段的人在中国整个人口当中的跌幅只下降10%。因此,我国的劳动力储备仍然十分雄厚,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在未来十年迁移200万人口。

  关于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产业结构方面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整体来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尽管各个产业发展并不均衡,但产业发展和技术深化速度都在不断加快。部分领域的部分技术已经领先于发展中国家,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初步形成若干产业集聚区。

  第二,行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有所扩大。如新能源中的光伏产业发展很快,而装备制造业中的智能机床则发展较慢;经济比较发达、科技基础雄厚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涉及的新兴产业领域也较广,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种类较少,发展速度也较慢。

  第三,主要由国有企业承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个别行业和项目上有重大发展和突破,但整个行业进步较慢,高端装备制造业就是典型。主要由非国有企业从事的行业不仅有明星企业涌现,如新能源产业中有世界知名的太阳能生产企业等,而且行业整体发展也较为迅速。

  第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技术能力处于较低状态,与国际领先水平有较大差距,战略性技术专利、技术标准和主导设计受制于人,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而且,引进消化再吸收能力、模块集成创新能力都相对薄弱。

  第五,创新主体的有效连接界面和协同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市场和政策环境、体制机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创新投入很不均衡。地方在上马新兴产业上一哄而起,有盲目跟风的倾向;部分国有企业试图垄断新兴产业市场,民营企业开始遭遇进入壁垒。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