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改革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思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陈军
2011-12-08
打印

    国家和安徽省“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指出,财政体制改革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由财政投入形成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政府公共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提高,这种财政投入必将显著增长,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是“十二五”期间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从改革思路上说,当前推进这项改革需要认识以下几点。

  1、强化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在于更新理念。资产管理首先要明晰产权关系,按照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强化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产权意识,树立“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财政综合管理”的管理理念,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并完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产使用单位”三级管理体系。适应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迫切要求,牢固把握行政事业资产对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改变“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增量、轻存量”的传统静态管理理念,将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确立共建、共享、共用和有序流动的动态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促进资产高效运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根据公共财政改革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构建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征管改革相互衔接的行政事业资产预算编制和执行体系,实现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创新财政主动理财方式和服务发展能力。

  2、强化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在于健全体制。积极探索适合新时期行政事业管理要求的机制体制,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相分离,行政审批与具体管理事务相分离的总体思路,做好资产管理顶层制度设计,统筹规划,系统衔接,构建有利于行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按照十七大报告“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要求,以“十二五”规划对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为目标,以国家关于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综合性制度办法为基础,联系实际,敢于创新,逐步完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监管等相关配套制度,科学细化相应的内部工作流程,推进产权集中管理,规范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行为,实现阳光下操作。深入研究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推动行政单位所属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文化资产管理,理顺职责关系,创新管理方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激励和制约机制,切实履行好对国有资产产权、收益分配的监管责任。

  3、强化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前提在于夯实基础。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家底”,通过开展资产清理,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和收益情况,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宣传,及时解决清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消除影响清查质量的各种因素,从源头把好数据质量关,建立资产管理数据库,为科学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步伐,以实现资产动态管理为目标,结合“金财工程”的要求,全力打造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和功能研发,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编制、国库支付、非税征管、政府采购等其他财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建立资产信息资源共用共享机制,为科学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基础。切实推进资产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从建立科学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出发,在分析清理现行资产管理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资产,广泛调研,科学分类,逐步研究制定涵盖各类资产的配置标准体系,为科学管理提供均衡规范的标准基础。

  4、强化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在于提升绩效。强化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产管理绩效,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从更好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出发,深入研究单位职责与经费保障水平、工作绩效与资产配置标准间的关系,建立资产配置与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公共服务水平相匹配的动态机制。积极推进资产绩效评价实践,探索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绩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不断拓展绩效评价范围,丰富绩效评价内容,创新绩效评价方法,形成单位自我评价、主管部门评价、财政部门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相互独立、互相补充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资产配置挂钩、与预算安排挂钩,加强对部门预算安排、资产购置支出的激励和约束,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制度和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制度,增加政府公共支出透明度,提高社会公众理财参与度,让不动的固定资产,发挥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逐步实施绩效预算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改革和完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其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只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扎实深化这项意义重大的改革,达成改革目标。

    (作者单位:省财政厅)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