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培育核心竞争力应为我国一项长期战略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迟树功
2012-02-20
打印

    综观改革开放 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竞争优势,依靠“中国制造”打开了国际市场,但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劳动力成本因素对其市场竞争力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高,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使其产品逐渐形成了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态势,我国如果长期固守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不可持续风险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多居产业的低端,提供较多的初级产品,也导致资源的高消耗、高运力、高能耗、高污染,却又得不到国际分工中高附加值的好处,实际上还受制于人,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存在减弱趋势的同时,在产业升级中也同样遇到发达国家的强有力的竞争,许多发达国家在实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仅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且已开始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低端产品和服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将资源集中投入到高端产品的研发,以致培育核心竞争力,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控制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自身的持续竞争优势,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获取更多高附加值的好处。这样,我国经济发展实际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优势在减弱的压力,一是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中来自发达国家竞争优势的压力。尽管如此,我国企业的抉择,只能是自觉主动地推动产业演进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由产业的低端向产业的高端移位,并在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竞争优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也才能由一个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未来振兴民族经济的关键在于推动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应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也是一项必须实现的关系国家兴衰的根本性任务。

  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须从战略上实现转型,由主要依靠劳动力优势转向依靠自主创新优势,尤其是依靠培育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应成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应在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和关联性强的产业强化培育核心竞争力,形成多产业多领域核心竞争力体系。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和关联性强的产业能否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关系到我国能否形成竞争优势,抢占到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在国际竞争和交换中获得更多的高附加值;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为此,要在能源产业特别是新兴能源产业推动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培育出参与国际能源竞争的新优势,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有效转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以解决化石能源有限性导致能源供给不足甚至能源资源枯竭带来的威胁,消除未来能源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瓶颈制约。要在生物产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形成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基新材料、生物能源、生物环保、中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竞争优势,争取有利的国际分工与竞争地位,培育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在装备制造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有效破解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难题,如大飞机制造、飞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制造、机床和计算机芯片生产等关键设备和部件的突破,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形成独具的竞争优势。要在空间产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包括在空间运载、卫星制造、空间通讯、空间导航、空间遥感等基本成熟产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要在空间材料、空间制药、空间发电、农作物空间育种、火星和月球资源的利用、星际旅行等新兴产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在空间高技术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防安全。要在海洋产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形成在海洋能源、矿产、生物、旅游等领域的开发和利用优势,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蓝色经济之路。要培育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要强化数据库与联机检索服务、软件产品及信息软件开发服务、信息处理服务、信息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服务、信息设施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带动信息产业强国的建设。要培育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围绕清洁生产技术、节能技术产业,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产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要在文化产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应重点在图书报刊业、发行业、网络文化业、文化会展业、广告业、影视制作业、演艺业、娱乐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文化旅游业等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并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

  没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就不可能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企业作为主体应承担培育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和怎样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任。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积累中所形成的、独具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对多种能力的融合体,其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也就是说培育出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企业长期付出、积累、历练,特别是在重要的战略性产业的企业更是如此,承担着更大的责任,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由于核心竞争力是多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培育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能力就极为关键。为此,企业必须围绕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能力实现突破。企业需从探寻培育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入手,并将其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起点;进而围绕找出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必要的长期投入,尤其在主业的重要环节或节点集中投入,培育出创新型人才群体优势、企业文化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并能形成将各种能力有机整合的机制,共同作用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久不衰。可以说,强国间的竞争应是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国必先强企,强企必先培育核心竞争力。我国在重要的战略性产业都必须培育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使其成为行业的领军组织,引领行业的发展与壮大,代表着一个国家行业的发展水平,并成为参与国家竞争的主力军。

  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和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与社会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助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要在全社会推动强国理念的转型,形成靠核心竞争力强国的新理念,依靠核心竞争力振兴民族经济。国家应出台重要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规划,把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付诸实施,使之成为参与国际竞争最有力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政府应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重点实验室的配置、重点项目的扶持基金支持、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要给予倾斜支持,充分发挥出政策对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导向作用。社会要建立有利于促进产学研交流、协作、融合的平台,鼓励“产、学、研”建立战略联盟,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断注入更多的必备要素,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高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进而以核心竞争力打造知名品牌,发展品牌经济,培育出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系山东省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