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经济转型与改革创新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作者:王一鸣
2012-03-15
打印

    议题七 转型之困:难题如何破解

  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外需和出口为导向的模式,其基础是廉价劳动力,目前中国转型的方向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外需转向内需为主,从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向均衡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进一步市场主导,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目的是寻求一种新的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模式。

  但是,转型知易行难,我国政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有不少变化,但总体上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经济转型的成效不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我国深化改革的空间依然很大。当前的形势变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应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下决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复杂,我国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多重压力,宏观调控的难度明显增大。

  首先,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从外部需求看,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放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加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增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从投资需求看,制造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在建规模较大,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从最终消费看,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还不足以支撑消费提速,加之房地产调控对关联消费品的影响较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难以保持强劲势头。

  其次,物价水平仍处高位。物价上涨的需求拉动因素仍然存在,随着货币信贷增速止跌回稳,加之货币信贷存量规模很大,仍可能拉动物价上涨;劳动力、能源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依然不小;输入性通胀压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排除出现大幅震荡的可能,这些因素都会增大物价上涨压力。

  再次,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2011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6%,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然偏弱;从收入结构看,2011年,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名义增长分别为14.1%和21.9%,仍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和政府财政收入增幅。总体上看,结构调整任务仍十分艰巨。经济结构性矛盾和总量性矛盾并存,短期问题和中长期问题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叠加,增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加快经济转型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

  当前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有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变化的因素,但深层原因是经济转型迟缓。加快经济转型,不仅有利于化解过去高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还将为我国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在外部需求扩张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的情况下,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国内市场总体规模,改变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目前,国际主要经济体的需求结构调整使我国的外部需求增速放缓,通过国际市场释放过剩生产能力的空间缩小;国内人口结构变化和储蓄率下降,投资率也难以保持在过去的高水平,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形成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内在动力。

  第二,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改变经济增长对传统工业规模扩张的过度依赖。由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在新的技术平台上发展新型产业部门,我国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生产能力将面临新的调整压力,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端加工组装、缺乏自主技术和品牌的局面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在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在新兴产业领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在低成本比较优势减弱的情况下,加快培育以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增加在全球价值链上高附加值环节的比重,改变经济增长对传统比较优势的过度依赖。随着各国抢占经济科技战略制高点的竞争的加剧,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减弱,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传统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局面将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培育和确立以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四,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情况下,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强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变经济增长对资源和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硬约束更趋强化,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压力增大,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取得新进展

  我国经济转型总体上成效还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现阶段传统发展方式仍有发展空间,但更重要的方面是,现有利益格局和体制机制不足以推动经济摆脱原有路径转向新的发展轨道。因而,必须突破原有发展方式赖以存在的体制条件,冲破既有利益格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经济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

  当前的形势变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应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下决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特别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垄断行业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是加快经济转型的基本前提。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期,更多地发挥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不能将应对危机冲击时期政府发挥的特殊经济作用作为一种常态,更不能因此忽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应该看到,目前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源还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高度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消除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微观经济主体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要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范围,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促进财政体制更加公开透明。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鼓励发展民间中小型金融机构,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资源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形成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机制。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垄断行业改革是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条件。要按照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总体要求,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探索实行公益性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建立常态化的国有企业分红机制。加快推进铁路、金融、能源、市政公用事业等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