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间结构优化、产业内结构优化和产业链结构优化三个方面。多年来,我们往往将产业深化问题纳入产业间的动态优化和高级化的分析框架之中,却忽略了产业自身的纵深化发展。这是我国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大缺陷。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多年来,甘肃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观念、制度、贫困以及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弱势地位,造成甘肃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继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长期依靠外生性动力,甘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甘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新时期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目标,有效解决这些制约发展的难点和障碍,一项关键举措就是加快推进产业深化创新,通过培育产业链、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内生增长动力。
基于这一战略抉择,当前亟待通过产业深化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首先,要综合考虑资源开发的阶段、规模、产业政策和外部性等因素,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节能减排中引入绿色配额的体制机制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协调和完善政府职能,推进区域衰退产业转型。其次,产业深化创新应注重优势产业的培育,注重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注重能源经济与非能源经济的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注重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经济要素的市场化,进而实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域竞争优势的转型升级。再次,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制定甘肃产业深化创新战略,在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财政能力以及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建立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分类管理的政策体系,进而有层次、有步骤、高效率地整体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推动产业深化创新过程中,必须重视集群创新,注重民间资本利用与本土经济条件相结合、企业转移与产业转移相结合、资本深化与产业深化相结合。作为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投资在促进民生、能源资源、基础设施、金融信贷等领域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民间投资,对于提高甘肃经济增长质量、带动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积极引导民间投资与产业深化创新相融合,加快培育甘肃要素市场和特色产业经济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使各产业自身由生产的低端向生产的高端演进,从而实现产业自身的纵深化发展,这也是甘肃实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富民产业铺天盖地的关键。
在推动产业深化创新过程中,园区建设和落后产能也是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警惕的重要问题。工业园区和开发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但是,当前很多地方在园区建设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简单地拿项目、搞投资的做法,虽然引进项目多,可引领力度不够,实际上是放大了园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落后产能区际转移的现象也不容忽视,一些地方政府为争取税源,大量引进小型化工、冶金、金属加工等污染企业,这些落后产能既无助于地方的产业转型升级,又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产业转移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产业转移与工业自主创新的关系、产业转移与工业绿色发展的关系、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各级地方政府,应从提高地方集群承载能力、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嵌入转移、加强区域分工合作等方面,来重点构建承接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政策体系。
(作者: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