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中国经济朝着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迈进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作者:张平
2012-04-13
打印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把“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因应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步入自主增长的轨道,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1年,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9.2%,比上年虽有所回落,但仍处在一个较快的发展区间;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去年7月份的6.5%回落到12月份的4.1%;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粮食实现了连续八年增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民生改善成为新的亮点,城镇新增就业创历史新高,达到1221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8.4%和11.4%,年末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432万套,新开工1043万套。这些情况充分表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有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发展也面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处理好速度、物价、结构三者关系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今年是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们将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首先,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都将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当前,尽管形势严峻复杂,但机遇依然大于挑战,中国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有条件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将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尤其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敢于消费;采取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和措施,让老百姓乐于消费;改善消费的环境和条件,让老百姓方便消费;加强市场监管,让老百姓放心消费;特别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让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成为持续扩大的现实需求。同时,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推进的过程中,投资仍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我们将把增投资与扩消费、调结构、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与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政府投资要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和民生工程倾斜,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放宽市场准入为重点,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鼓励政策,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第二,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情况下,稳增长与稳物价,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尽管目前物价水平呈回稳态势,但我们不敢有丝毫的麻痹,更不敢掉以轻心。当前物价形势仍较为严峻,全球流动性比较宽裕,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国内部分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尚处于紧平衡状态,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我们将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把稳增长与稳物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7.5%增长目标的同时,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满足经济发展对融资合理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货币条件;在保供应、控成本、强监管的同时,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力度、节奏和时机,既考虑经济发展需要,也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第三,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这是解决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关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紧迫任务。我们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力争今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5亿吨以上;坚持以自主创新为重要支撑,着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我们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解决大气、土地、饮用水源污染等突出问题,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务实地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使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降幅更大一些。我们将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继续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第四,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必胜信心,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增强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协调性,以理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国内与国际等重大关系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尤其是要在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医药卫生体制、收入分配制度、财税金融体制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截至今年,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已有33年,加入世贸组织也有10余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空前提高。我们将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我们致力于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支持自由贸易,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鼓励、规范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第五,要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保障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的根本目的。我们将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使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保持在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我们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着力构建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动员社会力量,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工程质量,努力实现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的期盼,今年要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我们将继续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大幅度提升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安宁、充满活力。

  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结构调整的积极推进,必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和世界的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为世界各国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机。我们真诚地希望,各国企业家和投资者敏锐捕捉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拓展合作空间,共享中国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本文是作者3月18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的演讲。 )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