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稳增长”准备持久战

来源:《瞭望》作者:王仁贵
2012-07-28
打印

    当前的经济调整实际上是中长期调整的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通道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

  “目前来看,上半年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中国经济增长已连续六个季度回落,并在二季度首次‘破八’降至7.6%。”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后,权威人士为《瞭望》新闻周刊解读认为,总的判断是经济已经触底,但由于此次经济增速下行的因素具有综合性,所以经济不会很快回复过去的“高速”运行。

  从全年的目标任务看,权威人士表示,主要是GDP能不能稳定在7.5%~8%之间。一季度8.1%,二季度7.6%,上半年为7.8%,剩下的两个季度可能都会在8%以下。如果稳增长的目标确定在7.5%,全年达到这一目标应该是有把握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经济增长趋势时,除了要考虑今年7.5%的目标能不能达到外,还要考虑经济形势对未来的影响。从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特别是从劳动力的使用效率来看,需要保持适度的、必要的GDP增速。

  在陈东琪看来,如果认为经济增速达到7.5%就可以放心的话,实际上经济还会进一步下降。来自高层的判断是,当前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在未来的5个月当中,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宏观调控部门应该更加重视经济运行的总体形势。

  对于下半年经济工作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研究人士认为,既要防止经济增长持续滑坡,又要防止生产性通货紧缩向消费性通货紧缩转化。

  从近期发展看,物价指数的回落一方面说明了今年控制通货膨胀没有问题,但6月份2.2%的低位也警示,要防止生产性通货紧缩向消费性通货紧缩转化。如果出现生产性通货紧缩向消费性通货紧缩转化,从而出现总量通货紧缩的话,经济下行压力就会更大,市场的信心会更弱。

  从长远发展看,即使今年7.5%的增长目标能顺利实现,也要特别注意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的经济调整实际上是中长期调整的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已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通道,无论是实现“十二五”时期7%的增长目标,还是今后20年的经济增长要能达到6%到8%的潜在区间,都需要当前的工作为未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因此要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惯性下降,偏离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而打破长远发展的节奏。

  多重因素叠加下的经济下行

  对于这一轮经济增速回落,不少学者认为主要由外部原因造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就认为,与美国的消费乏力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密切相关,更是美国金融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双重效应叠加的结果。

  “整体外部环境比较紧,比2008年的形势还要突出。”陈东琪认为,2008年时外部影响表现为来得快,各国的行动也比快。当时的美国次贷危机主要在企业层面,主要面临的是市场信心问题。解决市场信心问题,世界各国采取的政策比较有力。

  而这一次的欧洲债务危机主要是主权层面,各国政府反衰退的能力和条件都比较差。“欧元区危机国家的债务赤字率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扭转经济疲软的势头很难。也因此,这一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就比较直接。”

  外部影响之外,陈东琪分析说,此次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是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宏观调控的主观意愿。为了保证房地产的稳定健康发展,避免经济中的泡沫扩大,宏观调控采取了比较偏紧的措施,这是造成经济减速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因素来自于国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外部出口趋紧,市场订单下降,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第三个因素是此次对房地产采取的调控,房价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调控举措还在延续。第四是基础设施投资前期比较猛,现在正处于调整阶段。

  “四个层面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总量经济增长减速,而且减速的势头还会保持下去。”陈东琪说。

  伴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此前一直紧绷的价格神经也逐渐得到舒缓。从年初设定的目标来看,通胀控制在4%以下的目标今年会很好地实现,甚至会大大低于目标任务。

  陈东琪指出,经济增长下行惯性很大,而供求关系中的供给侧方面,国际大宗商品等供给形势比较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会进一步减小,农副产品中的猪肉、粮食等供给较好,国内的工业品需求增长放慢,这些因素使得物价会处于下行通道。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指出,6月CPI的快速下行充分反映出前期经济自发收缩的强度。物价是经济的滞后指标,下半年经济虽然有望小幅回升,但物价水平或继续走低,7月CPI可能回落到2%以下。

  分别从衡量物价的两类指标来看,CPI在6月份为2.2%,而且最近两个月的月度下降幅度在放大。陈东琪判断,下半年的CPI估计会在2%以下,全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估计会在2.6%左右,比年初定的4%低1.4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方面,生产资料价格连续5个月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也是4个月负增长,且两个指标月度负增长在扩大。“结合这两个指标来看,生产性通货紧缩已经出现。”陈东琪特别提醒,虽然从PPI角度还没有看到消费性通货紧缩的现象,但要防止生产性通货紧缩向消费性通货紧缩转化。

  注重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改革结合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阐述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时强调,“我们的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还有空间。”

  在陈东琪看来,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主要宏观调控政策还是采取了偏松的措施。财政政策方面,采取了一些降低税费的办法,适当增加节能型消费的财政补贴,适当恢复了包括高铁在内的一些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这些措施对于稳定投资会起到推动作用。

  货币政策方面,实施了两次降息、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双减”措施的实施,特别是最近两次减息,释放出了稳增长的明显信号,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明显改善。

  “财政和货币两方面的政策措施,符合稳增长的实际需要。但总体来讲,对于稳增长目标的实现和防止总量性的通货紧缩来说,力度还是不够。”陈东琪认为,下一步还应当加大财政性政策措施的应用,特别是结构性减税。货币政策方面降息还可以继续实行,在下半年CPI比较低的情况下,降息还有较大空间。存准率下降3次以后从21.5%降到20%,下半年还有更大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货币政策的基调仍是“稳健”,但实际操作已经转向“适度宽松”。他认为,未来应该进一步明确这种预期。比如在信贷投放上,不要担心非均衡性,前松后紧也是可以的。

  除了宏观调控方面应有的着力点之外,业界也普遍认为,应当加大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利用经济增长处于调整期的时机,促进企业进行机制改革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比较趋同的认识是,守住“增长底线”的同时,要把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改革结合起来。

   一是要素价格的改革。具体包括投入品的价格、资源价格。陈东琪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包括石油等其他资源产品定价机制的改革,不仅仅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对油价进行提或降,更重要的是根据时机推进价格体制的改革,逐步让市场供求双方来确定价格。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方面的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银行体制的多元化等更加走向纵深。三是税收机制改革。包括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减免政策的落实,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等。四是财政体制改革。重点在于完善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对县级政府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价、税、财、金’四方面的改革是联动的,而现在推行这些改革不会助长通货膨胀。如果在物价上行的过程中推行这些改革,就会推高价格水平。”陈东琪说。

  把握五大关注点

  结合上半年的形势看,我国经济仍保持平稳运行,但增速放缓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需要积极化解。同时隐藏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风险也需要未雨绸缪。

  陈东琪表示,下一步的经济工作中,需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稳定劳动力市场,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应着力帮助中小企业改善融资环境,降低税费,扩大生产,保持就业的稳定。

  陈东琪分析,目前来看,就业形势较为稳定,但下半年大中型企业裁员的情况可能会比上半年多,如果下一步订单继续下降,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利润减少,而应对的环境也比较差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选择裁员。

  刘元春也认为,虽然当前并未爆发工人“返乡潮”,但就业相对于经济是滞后的,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就业岗位。

  其二,更多地关注商品、资源品市场的稳定。防止总量性的通货紧缩应提到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

  其三,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既要防止投资过快增长,也要防止投资出现衰退。既不能让2009年的情况重演,也不能让投资走向大幅下滑的另一个极端。中国还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三化并举的进程中,投资的平稳适度增长是必要的,因为这是解决稳定就业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

  其四,稳定消费倾向。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减速,有可能更多是消费动力不足所致。从出口情况看,上半年总值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6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286.9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出口1802.1亿美元,增长11.3%;进口1484.8亿美元,增长6.3%。

  陈东琪的判断是,下半年的进出口大体上能稳定在上半年的水平,今年的出口要实现两位数增长,难度会很大。而下半年引起经济增长下行的动力来源可能是消费,因为上半年工资增长速度在放慢,就业机会增长在放慢,资产性收入增长在放慢。这意味着消费增长的能力在降低。

  其五,要注意保护和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当前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较高,保护和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投资积极性,就能够稳定就业,也能为稳增长提供支撑。

  “五个突出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要稳定需求,稳定合理的、有效的需求,这是今年稳增长目标实现的关键。”陈东琪说。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