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着力促进流通产业转型创新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 微
2012-07-27
打印

    编者按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提高流通效率、方便群众生活、保障商品质量、引导生产发展和促进居民消费,加快推进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微围绕本期主讲话题,深入剖析了我国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并对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前景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① 我国流通产业迈上新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流通产业实现了连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流通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一是流通产业规模实现了新的跨越,零售、批发及对外贸易的市场规模均正在进入全球领先行列。二是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流通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吸纳就业的关键领域和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三是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快速推进,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包括批发业、零售业、商品交易市场以及居民生活服务业在内的,服务于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流通的,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市场流通渠道和经营方式并存的流通市场体系。四是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明显加快,流通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流通企业规模化、大型化发展趋势提速,流通市场组织化、集中化程度不断提升,市场中出现了大量新型流通业态,极大地促进了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升级。五是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流通方式得到快速发展,业态和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发达国家探索了几十年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业态形式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全部导入我国流通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进入“十二五”时期,可以说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流通规模迈上新台阶,流通大国地位日益凸显。在流通规模上我国已经全球领先,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不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对外贸易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种流通大国地位的显现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第二,流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更为迫切。当前,对于我国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而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域,关系到整个流通产业的效率和效益,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我国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从消费大国向消费强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因此,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要求非常迫切。

    第三,流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正在提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流通领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形势仍不容乐观。虽然我国已有一些现代化的流通形式和流通组织,但在整体运作水平、发展模式、管理手段、人力资源以及其他发展能力方面,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我们仍然还处在现代化进程的起步阶段。因此,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是一项迫切和艰巨的发展任务。

    ② 流通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将为我国流通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将给流通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促进流通市场发展再上新台阶。总的来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一系列新的要求。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趋势,服务业发展成为新动力。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从国际服务业发展经验来看,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服务业比重的提升会有大量新型的服务业出现,但是零售、批发、运输、仓储等商品流通性服务行业在今天的发达国家仍然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而且流通产业本身在产业升级过程当中也不断创新和实现新的发展,为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引导。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大发展,要求流通产业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和重要产业支撑。

    第二,城镇化快速发展,流通业发展空间巨大。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已超过50%,2030年将有望超过65%。在城镇化率从50%向70%的发展进程中,不仅仅是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更多的是城市发展形态的变化和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以大型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型城市形成的城市群或城市圈的加快发展。城镇化的深度推进以及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将使城市市场成为流通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不仅为流通产业加快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将促进流通产业布局在城市内部、城市群中不同城市之间、城市群之间的新一轮大调整,这也将对流通产业的发展能力、大型流通组织加快发展、流通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管理方式等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和新挑战。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流通效率快速提升。目前,我国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已具备相当规模,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高效率基础设施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全国性商品流通体系发展的设施瓶颈将逐步消除,为建设大市场、实现大流通、发展大贸易提供了更加完备的基础条件。更为重要的是,高水平、大规模、高效率基础设施条件的形成,将带动具有远购深销能力的大型流通组织实现创新发展,具有跨区域整合和配置商品资源能力的大型市场与贸易平台加快形成,区域联通、城乡对接、内外贸联动的商品流通体系与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构建,从而促进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促进流通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第四,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新机遇,流通业创新发展提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流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流通产业正在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逐步演进成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国际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以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加快发展及其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流通领域知识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并促进其在商业模式、流通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创新,促进流通领域人才结构、资本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转型,极大地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

    第五,对外开放出现新格局,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加快。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演变,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将更为复杂、曲折和缓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挑战。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市场,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命题。扩大进口,要求国内贸易的流通渠道、流通组织和流通手段等方面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稳定和扩大外需,要求企业“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和构建国际流通网络。进一步说,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将进一步深化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迫切要求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第六,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流通业向绿色节能发展转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新趋势,并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行动。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流通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业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未根本改变,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流通业向绿色节能发展,不仅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③ 流通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十二五”时期,流通领域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引导生产,提升效率,尤其要在提升效率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一,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要围绕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新要求,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一是围绕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和流通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建立以城市为中心,覆盖大中小城市、带动农村地区的工业消费品现代流通体系,在加强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城市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流通组织和新型业态,形成覆盖农村、城市社区、大型商圈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流通服务网络;二是适应农业现代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新要求,加快推进城乡对接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发展新型农产品流通组织、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规格化、标准化、冷链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三是加快大宗商品的流通体系建设,针对我国工业化深化发展的要求,围绕煤炭、钢材、粮食、石油、矿石等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建设具有较强资源配置能力、现代交易方式和物流体系支撑的现代化市场平台、大型流通组织和大型物流基地,促进大宗商品的贸易方式创新和流通效率提升;四是根据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继续深化“引进来”,积极鼓励“走出去”,促进中国流通企业与国际流通企业的对接和合作,加快具有国际采购、分销、展示、租赁等商品流通服务功能的新型贸易平台,加快建立内外贸一体的国际化流通体系。

    第二,流通主体竞争力稳步提升。一是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型流通企业加快涌现。随着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会涌现出一些新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流通企业,特别是区域性的大型流通企业。二是小型、微型流通企业稳步发展。目前,国家很重视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环境的改善,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及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也正逐步出台并落实,以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支持形成合力。三是流通品牌建设将出现崭新的格局。

    第三,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当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发展时期,高速铁路、物联网、智慧地球、下一代互联网等一大批新技术不断涌现,物联网、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快速推进,“绿色革命”和“宽带革命”正在席卷全球,并将催生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我国流通领域发展存在着技术跨越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也由此带动新兴流通服务方式、手段、运营模式的快速发展,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提高流通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我国在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方面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如以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以电子商务引领的交易方式创新,以连锁经营为先导的流通组织创新,以配送为重点的服务创新,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创新,都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探讨和高度关注的。

    第四,流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为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起步等。

    第五,流通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与优化。这方面的工作包括流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政策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全面启动,等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制度改革和政策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环境及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如金融创新政策等。同时,流通领域正在转变过去传统低端的形象,成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新的服务领域,需要大量的人才,有关部门对流通领域人才的培育应给予更多关注。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