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积极提升产权管理水平 努力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来源:《国有资产管理》作者: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李 伟
2010-05-13
打印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

  从2007年下半年次贷危机出现端倪,到后来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经济衰退,2009年成为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这一年,虽然极为困难,但也给我国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抓住机遇,率先实现经济初步向好的态势。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在应对危机中的优势。看看一些发达国家报道,部分过去一直对我国的政治体制存有异议的国家,现在出现对中国政治体制肯定的探讨和舆论。这是在中国2008年、2009年,尤其是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必须充分肯定。从中央企业2009年和今年1、2月份的数据来看,也是向好的方面发展。根据128家中央企业财务快报数据统计,2009年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6%;利润7977.2亿,同比增长14.6%;上缴税金10876亿,同比增长8.3%。由于2009年的基数比较低,今年1、2月份,营业收入和利润与2009年同比分别增长52.1%、121%。在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中国人以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力量,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取得了话语权。

  各级国资委和国有企业从事产权管理的同志在熟悉自己本身业务的同时,必须要关心和了解宏观经济走势,包括国内经济形势和世界经济形势,这对开展工作大有帮助。关心宏观经济,了解宏观经济,要了解有利的方面,也要关心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因素,才能提出正确的应对措施。预则立、不预则废。从目前情况分析,今年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好于去年,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怎么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热点问题;二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不确定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热点问题

  1.央行货币政策的多项目标面临艰难选择。我国央行承担着四项货币政策职能,一是防通胀和通缩,二是促经济增长,三是保就业,四是稳汇率。而且首要目标是稳定货币并促进经济增长。宏观调控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是首要的。2008年和2009年,为应对危机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在防通胀与促增长、利率与汇率等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艰难选择。在这四个目标上,到底侧重于哪个,如果侧重防通胀、稳汇率,那在一定程度上就要影响GDP的增长速度。要在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同时又要防止通货膨胀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这个权衡是很复杂的,而且也很难。总之,货币政策还是要根据各项经济指标所反馈的信息来进行动态调整,要保持针对性和灵活性。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与保就业、保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如果经济结构调整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就既不能保证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不能实现效益好质量高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实质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要付出代价。否则,就难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近两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看,2008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2009年一季度进入谷底,二季度开始上升,恢复已成定势。在此背景下, 党中央、国务院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2010年和今后中长期的着力点,对于国民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这种“转变”、“调整”的难度非常大,可以说提了十多年了,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突出了,真正要付诸实施实质上是利益分配的调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风险,但又是不得不实施的重大举措,且早实施比晚实施好。

  3.调控房地产价格政策与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债务以及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目前房价问题是全国人民关心的首要问题,“两会”期间有关民意调查中排在第一位。控制房价,不单单是个经济问题,而且已成为民生问题、稳定问题、政治问题。控制房价,是个大政策问题,因为现在土地收入已经成为地方财政预算的主要方面。如何把握抑制房地产价格政策、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关系,是个难题。如果经济调整,房价下跌会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直接冲击,会出现财政风险问题。

  4.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问题。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要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的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应随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其更具灵活性,适时分步实施政策调整与转向。当前所实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要逐步退出,应当谨慎考虑和确定退出的思路与战略,既要保证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又要避免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的明显加强;既要较快回收大量流动性,又要不致于使信贷市场发生较大波动。

  5.把握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度。如何有理有利有节应对美国对我国汇率升值的压力,是我国货币政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把压人民币升值作为其经济恢复的着力点。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就会下降,进口增加;而美国的出口就会增加,就业问题会得到缓解。美国130名议员联合向国会提名,要把中国列入操纵汇率国进行制裁,愈演愈烈。对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度。汇率是双刃剑,这几年我一直都说汇率政策变化,对中央企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大量原材料进口企业希望人民币升值,成本降低。而出口多的企业希望人民币贬值。重要的是如何缜密而谨慎地应对。

  6.通货膨胀预期和应对问题。当前,通胀压力越来越大,预期越来越强。最近,专家提到通胀四要素:一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即中国经济对国际大宗基础性商品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大宗基础性商品价格的变动有可能推动中国的价格上涨,导致出现输入性通货膨胀。我国钢铁企业与世界铁矿石“三巨头”谈判的结果,是一典型案例,影响绝不可忽视。二是越来越高的通胀预期。通货膨胀虽然在经济发展规律上有必然性,但有时来势快、猛、高,这不仅是经济本身的原因,在一定的时段上,基本是通胀预期推动。三是中央和地方加大了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力度,一些长期偏低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发挥价格配置资源作用,实行价格改革是必然的,就看升幅有多高。价格提高必然要推动CPI的增长,这是通胀中很关键的因素。四是翘尾巴因素,2009年CPI涨幅为-0.70%,在这样一个低基数的情况下,2010年的CPI会显得相对较高。

  7.粮食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这是始终不能掉以轻心的。虽然我国连续6年粮食获得好收成,但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完全适应发展要求,粮食增长的基础不巩固,靠天吃饭的因素还很大,要保持粮食生产继续增长,满足国内需求,仍将面临着不少的问题,而且粮食问题是与CPI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之一。西南五省区市遭遇5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今年粮食生产将受到影响。粮价的变化将对经济发展,对国家整体物价水平产生大的影响。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粮食增产丰收、保持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二)世界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不确定性

  一是希腊以及欧元区政府的债务危机问题。自2009年12月以来,希腊债务危机引起外界广泛关注。虽然希腊政府紧急出台了紧缩财政的政策,欧元区也在加紧研究救助方案,但至今尚未找到可行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欧元区内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也面临财政赤字攀升的问题。欧元区债务问题的原因,既在于欧元区成员国债务严重超标,也缘于国际投机者趁机炒作;既有欧元货币体制存在的缺陷,也与欧洲经济长期以来的结构性弊端有关,欧元区走出危机,走向复苏的步伐实际比美国还要迟缓。

  二是美国经济复苏仍十分脆弱,失业问题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虽然美国商务部公布2009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7%,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但缺乏持续增长基础,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奥巴马总统在提交给国会的2011财政年度预算报告中预计,到今年底美国的失业率仍将在9.8%的高位。 奥巴马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说,美国经济现在是统计数字增长,但高失业率使“人力”衰退,美国经济走向复苏的道路还很长。最近西方媒体载文,美国次贷危机还未过去,又出现优质房贷危机。

  三是美国经济战略的政策调整和个人储蓄率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美国多年来保持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居民大量借贷,低储蓄、高消费。但随着金融危机的降临,美国人开始倾向于储蓄,个人储蓄率逐渐回升。2009年5月份个人储蓄率达到6.9%,为15年来最高水平。从近期来看,储蓄率上升可能造成消费下降,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诸多影响,特别对出口有明显影响。这样,我国要保持2007年以前出口高幅度增长就不大可能了。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用5年的时间,将对外出口总额增长一倍,这必将对中国及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要实现“全国出口计划”的目标,美国政府将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汇率政策,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大反倾销、反补贴的力度和范围等。这些措施从去年开始实施,力度会越来越强,我国出口企业的压力增大,我国外需型经济发展模式将面临更大挑战。

  四是新兴国家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拉动力在减弱。新兴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拉动力正在逐渐减弱。货币政策是双面刃,经济衰退时能刺激成长,但当经济强劲复苏时,则可能带来通膨失控与资产泡沫化的负面影响,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轻的新兴国家,由于复苏力较强且物价持续回扬,必然面临调整宽松货币政策的问题。澳大利亚2009年10月份以来率先连续多次加息,此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也开始调整利率。这些新兴国家力图将金融环境回归正常市场机制,因此对世界经济复苏拉动力将减弱。现在有的国家加息的预期越来越大,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使经济整体恢复难度很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今年经济工作重点是要更加注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各级国资委对此要坚决贯彻落实。

  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

  经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谋划经济复苏的发展战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将成为各国的发展重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环境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调整时代。我国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推动我国经济驶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使产权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好地适应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必须对产权管理的相关重大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研究,探求产权管理的规律,摸索实现产权管理目标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发挥产权管理的功能与作用。

  (一)关于建立“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的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问题

  随着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有产权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得到了不断加强。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出台了3个国资委令,27个规范性文件,各地国资委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了200多个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各级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监管,规范审批,强化监督检查,逐步建立信息化的监管手段,国有产权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但是,目前在产权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这“四化”的建设上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没有在这四个方面均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大力加强产权管理的“四化”建设,切实提高产权管理工作的监督功能、管理功能及服务功能。

  制度化是做好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制度是行为规范的总和,没有制度一切将无从谈起。目前,在产权管理的某些制度方面还存在着空白,如混合所有制下产权管理制度、境外产权管理制度、产融结合中产权管理制度等等。有些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日益发展的要求,急需进行修订,如产权登记制度。有些制度分散存在于其他相关规定中,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不利于企业的执行和操作,如非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制度。各地国资委的制度建设也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国资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所出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制订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部分地方国资委还没有建设起完整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国资委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产权管理工作中坚持制度先行的原则,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深入企业做好调查,认真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努力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符合实际的产权管理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各级国资委还要积极指导所出资企业的建章立制工作,完善所出资企业内部的决策程序和操作流程,使产权管理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程序化是做好产权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依法依规履行好各项程序,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保障。在美国,有一部《行政程序法》,被置于很高的地位,是上位法,很多法律都服从于该法,由此可见程序的重要性。目前有些地方国资委及国有企业在产权管理的程序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国资委方面,主要表现在程序的设置未能准确把握出资人定位,有些程序设置得比较繁锁或过于严格,该由企业自主决定的事项也纳入了国资委的审批工作中,存在越位问题;有些该由国资委审核的事项由于相关程序未设置到而未能实施有效监管,存在缺位问题。在国有企业方面,主要表现在有些国有企业不按规定履行决策程序、报批手续,或应进场的未进场,应评估的未评估,应披露相关信息的未披露等等。不按程序办事,必然会使制度执行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各级国资委要认真抓好产权管理的程序化,做到制订各项制度规章时,科学设置各项程序,明确相关权利主体与责任主体;落实规章制度时,严格按程序办事,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规范化是做好产权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产权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推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优化国有资源配置,完善企业产权结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规范操作。目前,国有企业在执行产权管理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如国有产权“手拉手”进场、过场交易问题,人为干预国有资产评估价格问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引起各级国资委的高度重视,要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等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不断提高产权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信息化是做好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可以说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要素。做好产权管理工作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产权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需要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保障。最近几年,国务院国资委在加强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国有产权交易监测系统、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动态监测系统、国有产权网络登记系统已经或即将建立,中央企业发债管理系统和国有资产评估备案监测系统已着手构建。各地国资委也要将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积极建立自身的信息化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对所出资企业产权变动的全过程监管,使产权管理工作重心由事后转向事中和事前。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务院国资委的相关监测系统相对接,进一步增强国有产权监管的力度与准确度。

  在刚刚召开的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会议上,我提出,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要在未来的2〜3年内,努力建立起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的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各地国资委也要按照这个目标加倍努力,不懈工作,不断进取,努力将产权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二)关于产权管理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问题

  制度制订得再好,如果不严格地去执行,也只能成为一个摆设。上述国有产权管理在程序化、规范化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执行力方面出了问题。贯彻落实好产权管理的相关制度,既是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国资委要把落实产权管理责任、提高执行力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各级国资委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审核流程,规范审核标准,规范权力运行,实施阳光办公,提高监管水平,把住国有资产监管的最后一道关口。产权局最近两年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制订了相关产权管理工作的操作指引,对指导中央企业规范开展相关工作,压缩国资委审核人员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内部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各地国资委可以借鉴这一较好的做法,完善相关工作的审核流程,公开审核标准和时限,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有产权管理的审核工作。二是各级国资委要加大对所出资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监督检查发现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特别是要注重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及时发现国有产权管理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将事后管理移到事中或事前,实现过程化实时监管,尽量减少纠偏纠错的成本。三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国有企业及相关人员违法违规成本,增强国有产权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威慑性。目前国有企业之所以在产权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处罚力度小,违规成本低。今后各级国资委要认真研究产权管理违规的处罚措施,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切实提高产权管理的执行力。四是各级国资委要加大对所出资企业产权管理工作的指导,帮助所出资企业准确理解相关产权管理制度,协助企业正确办理产权管理事项,防止因理解不当而导致的操作失误问题。此外,还要重视对所出资企业产权管理业务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产权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五是要在国资委与所出资企业之间、所出资企业与其子企业之间科学划分产权管理工作的职责,层层落实产权管理的责任,真正做到各项产权管理工作职责清晰、人员明确、责任到位。

  (三)关于强化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规范问题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上市公司国有股东的行为规范,是保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维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持证券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工作。从中央企业的上市进程看,目前中央企业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已达320家。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2008年底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占中央企业总资产、净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8%、58%,2008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已超过了当年全部中央企业的净利润。因此,我从2006年就提出,要逐步将监管重心转移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上来,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但是,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国资委要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管,规范国有股东行为。一是要加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组整合的指导。国务院国资委要指导控股上市公司数量过多的中央企业(最多的超过20家)积极进行上市公司整合,避免在中央企业之间以及上市公司之间产生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的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地方国资委要加强对国有企业上市、“买壳”、“卖壳”以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等重大事项的管理,依法规范操作,防止违法事件和不规范事项的发生。二是要指导并督促国有股东强化法律意识。要指导国有股东严格依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规定办事,依法参与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依法处理与上市公司的经济行为,在履行股东职责中切实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要帮助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维护好市场形象,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真实性与完整性,杜绝虚假披露、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遗漏等问题。要督促国有股东严格履行对证券市场的各项承诺,对于已经承诺的事项要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按时、保质地完成,以实际行动做证券市场诚实守信的表率。要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努力创造价值回报各类投资者,做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三是要指导并督促国有股强化保密意识,严格遵守市场监管规则。在资产重组等涉及上市公司重大事项时,要严格控制国有股东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知情人范围,做好保密工作,防止信息外泄,严厉禁止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股票或将内幕信息泄露给他人买卖股票,特别要注意防止国有领导人在发表文章、工作讲话、接受采访等情况下提前公开上市公司尚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形成违规。

  (四)关于进一步发挥产权管理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产权管理工作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为了适应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布局与结构的需要,适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产权管理的重要功能,深入研究产权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以下几个重大关系问题:一是要进一步研究产权管理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关系。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权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混合所有制下产权管理问题、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后集团“空心化”下产权管理问题、产融结合中产权管理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既要不断调整思路,创新产权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使产权管理工作不断适应企业市场化改革形势的需要。又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通过强有力的产权管理工作引导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关于混合所有制产权管理问题,我们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研究,目前初步的思路是要逐步压缩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链条,减少企业级次,特别是不宜多次反复混合;要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出资人监管职责。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以后,集团层面出现的“空心化”问题也值得重视。既要认真研究解决如何保证集团公司规范行使股东权力,履行股东义务和责任,也要研究解决如何防止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关于产融结合问题,最近社会媒体对此也有不少议论,众说纷纭,认识不一。从这几年我们的调查研究情况看,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可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趋势,但是,目前的政策还不明朗,法规还不健全,国有企业投资金融领域要切记审慎原则,围绕做强主业进行,不宜盲目投资;要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责任追究机制;要加强金融板块信息化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近几年,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深化国企改革,先后成立了一些投融资平台,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一定要高度关注这些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所隐含的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要预先制定应对措施。二是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产权管理与企业资源整合的关系。随着国有企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必然进一步加强。为此,要进一步发挥产权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认真指导国有企业开展各项资源整合工作。要在资源整合中注意把握经济发展、行业发展、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发展的规律,指导国有企业选择有利时机采取最佳方式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产权管理的价值提升功能。要积极深入企业指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清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要帮助国有企业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优化组织架构,尽快实现扁平化管理。三是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产权管理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产权管理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息息相关,企业的产权转让、发债融资、改制上市、产业结构调整等等都离不开对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如果判断正确,就可以以较小的成本实现较大的价值。而如果判断失误,就会适得其反,拿较大的成本换来较小的价值。因此,各级国资委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走势,未雨绸缪,提前研判,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产权管理的思路与监管方式,充分发挥产权管理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基础性功能。

  (五)关于产权管理队伍建设问题

  国有产权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责任重大,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权管理队伍至关重要。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在这支队伍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面前,在不断深化的国有企业改革中,这支队伍还有很多不能适应要求的地方,需要不断提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熟悉业务、坚持原则、了解宏观、锐意进取、廉洁自律的产权管理队伍。为此,一是要认真学习。建设学习型产权管理队伍是产权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对业务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既要加强产权管理、国资监管规章制度的学习,又要加强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学习;既要加强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企业管理等与产权管理业务直接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金融、证券、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只有学习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才有可能真正把握产权管理的本质与定位,使产权管理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二是要深入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产权管理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愈来愈多,市场的创新行为层出不穷,这都要求必须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采取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产权管理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三是要重视培训。这些年,各级国资委针对产权管理人员开展的业务培训取得了实效。正是通过不断的专业培训,才使得各项产权管理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基层的情况。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坚持每年对地市级产权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也将继续坚持每年对中央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各地国资委要充分重视培训工作,定期对所出资企业和下级国资委产权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四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产权管理工作肩负着维护国有资产安全,规范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正和谐的重要手段,各级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人员也都不同程度地握有审核权力或决策权力,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产权管理队伍的反腐倡廉工作,做到正人先正己。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审核制度,公开审核标准、审核流程及审核时限,规范权力运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抵制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一切不正之风;要坚持惩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警示教育,加强对各项权力的监督与约束;要不断提高产权管理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最近,党中央下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了廉洁从政的52项不准行为,其中有很多内容都与产权管理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全体产权管理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加强自律,严格遵守。五是要健全管理体制。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要真正做到产权管理机构到位、编制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各地国资委也要关注所出资企业这方面的情况,结合实际,提出原则要求,督促管理体制到位,真正把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