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服务国资监管和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严格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各项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权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是产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中央企业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作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有效手段,切实落实国资委的有关要求,认真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国家电网、中航工业等企业梳理制定多项产权业务操作规范指引,重点从操作层面统一工作标准,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要求,确保制度有效、规范落实。一汽集团、中远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资产评估风险管理、产权登记风险管理等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关键控制点、工作流程和责任人,并成立了工作小组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目前,涵盖产权登记、产权流转和产权保护等内容的一整套中央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建立,为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市场化运作能力不断提升。中央企业注重依托产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市场,不断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明显提升。2006年以来,中央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3982宗,交易金额达到1339亿元,平均增值率为16.2%。国投、国家电网、中国石油(10.82,0.00,0.00%)、华润集团等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盘活存量,调整结构,引入增量,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航集团实物资产处置全部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做到了“能进则进”。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加快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动主业整体上市或分板块上市,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等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中国电信、中国海油等企业借助资本市场推动辅业改制,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了企业价值提升。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中央企业积极主动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大大提高了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一些中央企业抓住市场机遇,积极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东方航空(5.29,0.08,1.54%)完成了对上海航空的吸收合并,实现了区域航空资源的战略整合。兵器装备集团与中航工业通过股权置换方式完成了汽车业务的重组联合。鞍钢、攀钢通过联合重组,重新整合业务板块和资源配置,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三是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不断优化。中央企业运用无偿划转、协议转让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和产权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批企业积极清理整合内部企业,减少产权级次,进一步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集团管控力。中航工业、兵器工业集团、中铝公司等企业不断调整内部产权分布,通过实施板块化、专业化、区域化整合,有效提高了产业集中度,降低了运营成本。
四是产权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央企业积极实施信息化登高计划,多数企业开发应用产权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产权管理从事后监管走向事前、事中监管,提高了产权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保证了产权管理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中国石油在产权管理系统中依据产权链条,实现了境内、境外产权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了集团的管控力。航天科工实现了产权登记、无偿划转、产权转让、资产评估备案等各项业务的信息化动态管控,使产权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招商局集团将产权管理系统与集团内其他业务系统实现对接,形成管控合力,并积极推动与国资委产权管理各系统对接。国家电网组织开发、建设并全面上线实施“财务管控产权综合管理系统”,对公司各级单位的产权变动进行全过程管控。一汽集团利用产权管理信息系统记录各子企业的管理信息,实现了产权信息的快速查询和模块化统计分析。
五是产权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央企业普遍加强了产权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产权意识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队伍。兵器工业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国电、中国华电等企业成立了产权管理部,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产权管理职能集中,在编制、人员及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提高了产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权威性,在增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提高集团控制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投建立了每年度对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评估知识培训的制度。中国石油、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信、中核集团、中国大唐等企业采用与国资委干部交流、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强化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五年来,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始终围绕推动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一目标,贯穿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成为推动中央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战略性工作。基础性,是指产权是国资委和国有企业行权履职的制度边界,是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改革发展事项中涉及的改制重组、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财务管理、人事改革等各项工作都要在产权边界内展开。枢纽性,是指产权是企业改革发展的聚焦点,产权管理是企业运作的必经之路、必解之题、必办之事,每一项改革发展事项都离不开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流转等产权管理操作,每项改革重组目标的最终实现也都要落实到产权管理事项中。战略性,是指产权管理是所有制的核心,事关国有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事关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目标的实现,事关企业经营机制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事关各类投资者利益的平等保护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党、政府、社会和市场高度关注的对象。可以说,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坚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明晰产权归属,落实产权责任,促进产权流转,实现优化配置,提升企业价值。
五年来,中央企业产权管理也推动了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为国有产权实现市场化配置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途径,为规范企业产权流转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有效遏制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这一制度得到了中央纪委的充分肯定,成为建立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健全资产评估工作体系,完善评估方法,国有产权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也有效解决了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形成了国有股东所持股份的市场化流转机制和股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央企业自身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国有资本产业集中度还不够高,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一些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产权管理链条过长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境外资产的监管制度尚需加快建立完善;一些企业对产权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管理机构分散,责任不够明晰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妥善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产权管理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中央企业大多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许多都是行业的排头兵,能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我们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通过实施“五大战略”,加强“三大保障”,达到“四强四优”,推动实现这一目标。中央企业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在这样的形势要求下,产权管理要继续发挥好在国资监管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枢纽性和战略性作用,在服务好、实现好核心目标上下足功夫。
(一)着力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境内外企业资本运作的实践表明,单纯依靠生产经营,企业发展通常只能达到算术级的增长,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大力实施兼并重组,才能实现几何级的增长。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境内外资本市场的研究,把握好产权形成、运营、流转的时机、节奏、方式,提高国有产权配置的效率和质量。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机制,积极利用产权交易市场的产权流转和资本形成功能,使具有成长价值的资产通过产权流转、增资扩股与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有机结合,推动国有资本带动民间投资更多地向企业主业集中,向产业链高端集中。要继续借力境内外证券市场,通过增资扩股、收购兼并等方式,把行业内的优质资产逐步纳入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好股票融资和股权投资基金融资功能,筹集、组合更多社会资本支撑和保障中央企业改革发展。
(二)着力加强境外产权管理,为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境外资产量必然迅速扩张,境外产权管理面对的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甚至突发政治事件等不可预测因素将带来新的更大挑战。如何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境外国有产权监管已成为国资委和各中央企业的当务之急。国资委将抓紧在近期出台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办法。中央企业作为本集团境外国有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资委的各项管理规定,尽快建立健全境外国有产权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做好境外产权管理的手段和途径,切实加强对境外企业的管理和监督。
(三)着力提高产权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提高效率、加强监管提供新手段
中央企业要大力加强产权管理信息化建设,在预算上做出安排,把管理信息化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作为管理创新、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努力实现集团内部各单位、产权管理各环节全覆盖的信息化管理,将各项监管制度和要求落到实处。目前,国资委已经开发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产权登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等产权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和中央企业发行债券情况监测系统,正在研发国有资产评估监测系统。对这些系统的推广应用,国资委要组织好培训。各中央企业一方面要熟悉和掌握这些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要结合企业自身具体情况,开发出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已经有类似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要做好与国资委产权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推动产权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时期要实现国资委产权管理信息系统与中央企业信息系统的全对接、全覆盖。
(四)着力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产权管理,为强化责任、防范风险提供机制保证
随着改制重组的深入推进,中央企业的产权结构将进一步向多元化、股份化转变,产权结构将更加复杂,产权管理工作的难度将随之加大。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有产权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中央企业要积极探索,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及时调整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形成高效运作的内部制衡机制。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章程建立出资人代表行权履职制度,切实落实国有产权监管要求,把产权管理链条逐级延伸到各级子企业,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切实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五)着力引领带动各类资本和谐发展,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央企业在做强做优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实现与各类社会资本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发挥好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国资委将于近期出台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进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这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中央企业不仅要实现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还要肩负起以产权为纽带,支撑、引领和带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各中央企业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发挥产权纽带功能,带动其他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巩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三、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产权管理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适应产权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遵循“依法合规、市场机制”的工作理念,把握“推动流转、防止流失、优化配置、提升价值”的工作定位,坚持“制度化、程序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工作方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防范风险,全面完成新时期产权管理工作任务。
(一)遵循“依法合规、市场机制”的工作理念
“依法合规、市场机制”是国资委在指导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被中央企业广泛接受、并被实践证明为正确有效的工作理念,是做好产权管理工作的关键。“依法合规”是产权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要严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章程,不断建立健全各项产权管理制度,形成完善、严密、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市场机制”是产权管理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保证。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让国有产权在市场中形成、运营和流转,通过市场来发现交易主体、交易价格,利用市场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要继续遵循这一工作理念,不断完善产权管理制度,认真履行相关职责,切实做到依法合规运作,不断提升产权管理工作水平。
(二)把握“推动流转、防止流失、优化配置、提升价值”的工作定位
要做好产权的动态管理,提高产权配置的效率和效益。要把推动流转作为产权管理工作的核心,提高市场化运作比重,拓宽流转渠道,真正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国有产权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转,让国有产权在流转中体现真实价值。要把防止流失作为产权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任何可能发生流失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对可能出现新的、更加隐蔽的流失风险点,及时制订应对之策,确保流转而不流失。要把优化配置作为产权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多种产权配置方式,推动国有产权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乃至不同所有制之间实现优化配置。要把提升价值作为产权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防止流失来保护产权价值,通过市场化流转来发现产权价值,通过优化配置来激活产权价值。
(三)坚持“制度化、程序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工作方法
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制度化、程序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的产权管理工作方法,是产权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基本保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结构将日趋多元化,各类投资主体之间产权流转和融合会大量增加,在企业产权转让、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等重大产权管理事项中,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会越来越复杂,产权管理面临着更多的约束和风险,工作压力也会加大。为了适应这些新情况、新挑战,中央企业要坚持把制度化作为做好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把程序化作为做好产权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把信息化作为做好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把规范化作为做好产权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做到“产权管理制度化,制度执行程序化,程序操作信息化、系统运作规范化”,形成分工科学、权责明确、运作高效、监管有力的产权管理工作体系。
(四)加强工作领导,搞好队伍建设,切实防范风险
一是要加强对产权管理工作的领导,搞好产权管理队伍建设。产权管理涉及企业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央企业集团及各级子企业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产权管理工作,把产权管理工作放到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放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管理中去统筹考虑,给予准确定位。要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产权管理知识,掌握产权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要加强集团内部的产权管理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各级子企业领导班子的产权业务培训。要继续加强产权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熟悉管理、精通业务、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要加强产权管理人才培养,扩大产权管理人才来源,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权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操守。要做到产权管理职能的统一行使,企业集团层面要设立专司机构,没有设立专司机构的也要明确责任机构,保证产权管理机构到位、编制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
二是切实防范各类风险。要注重防范舆论风险。产权管理涉及国有产权转让、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等敏感事项,舆论比较关注,处理不好可能形成舆论风险。要研究分析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焦点,注重对舆论、舆情的主动引导,主动沟通,凡事有预案,凡事有应对。要提高敏感性,依法做好相关信息的保密和披露工作,避免市场和舆论的炒作,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注重防范法律风险。中央企业产权结构日趋多元化,与各类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大量增加,进场交易、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等重大产权管理事项会涉及不同利益主体。要及时调整思想观念,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政策,保持监管制度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依法开展监管工作。要注重防范廉政风险。中央纪委正在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三重一大”、厂务公开成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中央企业在资本运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以及所承担的职责,必须坚持清正廉洁,做到依法办事,不触红线。
解释:
* 本文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在中央企业产权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