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舆论应回到国企民企的中间位置

来源:《环球时报》
2012-05-17
打印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舆论针对国企的批评越来越多,而且国内外的批评似在合流。除了批评国企“垄断”、“受到国家支持”、“工资高”以外,还有人提出国企应当“私有化”、“退出竞争性领域”等非常具体的要求。

  大多数批评都不是毫无根据的,但这一批评潮的最终指向本报决不赞同。我们认为国企应当不断经受批评的洗礼,不断获得市场标准、社会道义标准和国家利益标准的进步,但我们反对为国企画地为牢,剥夺它们的发展权。国企应被置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由中国越来越开放的大市场决定它们的命运。

  社会舆论也应公平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在中国很复杂的历史及现实元素中摸索“公平”的坐标。要切忌以西方当前的企业结构为理想状态,倒推什么是中国今天应有的“公平”。事实上,西方企业有其自身的结构问题和道德风险。

  对国企的分析应从常识,而非某个理念出发。这些常识包括:今天中国的国企已同二三十年前大不一样,它们不再是大锅饭体制下的一口口“大锅”,竞争机制与现代管理体制在国企里已大体成熟。在企业之间,国企参与的竞争也很激烈。很多国企已成为在国内外都不逊色的真正市场主体。

  国企还是公有制在中国继续存在的载体,它们的纳税表现远远好于民营企业,对尽社会责任不讨价还价。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它们对社会公共利益通常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它们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但它们比民企更忌惮舆论,公众对它们的批评比对非国企的批评管用得多。

  国企一旦垮掉对今天的中国是不可思议的,民企现在尚单独承担不了中国走向世界前沿竞争位置所必须承受的艰难任务。历史上的崛起国家也都有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贡献,如果今天中国对国企“自废武功”,西方诸国必将集体松一口气。

  当然国企的问题不少,就像民企也有问题,以及我们这个国家就“很不简单”一样。国企领导层还未完全摆脱官本位体系,腐败的出事率不低,对外不够透明等,都须经历变革。有的超大型国企还遭遇世界大公司常面临的垄断质疑,这个问题须与公众认真沟通。

  在政府公信力出现亏空的当下,国企和中国官方似乎在相互拖声誉的后腿。打造不仅在市场上强大、而且社会信任度高的一批国企,应当成为中国政府重建公信力的战略性突破口。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两个毫不动摇”不是临时国策,而应当是持久的,不因任何蛊惑而轻易偏向一头的。目前一些舆论的批评长时间集中在国企身上,这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全社会应当对之警觉,重新站回到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持中位置。

  中国高速发展是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获得了快速发展的结果。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呈井喷崛起之势。而仅仅十几年前我们还为国企的大亏损面忧心忡忡,它们整体上走向盈利,中国求之不得。一些舆论为什么忽然因国企的成就生气甚至愤怒了,这难道不奇怪吗?

  国企当自省,舆论当清醒。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