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山西国企改革发展新亮点”系列报道(二):太重:实力赋予市场“话语权”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7-06-06
打印

    走进太重大门,抬眼便可望见的这副标语如一面警示牌,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太重人:快点、快点、再快点!而太重人也不负众望,破茧化蝶,厚积薄发,引领着国内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让每一个分子公司都成为直面市场的单元

    手中有一张太重2004年到2006年近三年的主要指标对比表,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太重的发展轨迹:

    工业总产值从315737万元增长到650448万元,翻了一番多;

    销售收入从277943万元增长到553485万元,翻了一番;

    利润从1835万元增长到16926万元,增长了9倍。

    太重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于生产力的解放。

    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制僵化,缺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灵活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太重才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新三年困难时期”。

    对症下药,太重提出“发挥整体优势,分块创新”的总体改革思路,正确处理集权与放权的关系,有限集权,稳步放权,确立了母子公司运行体制。这成为太重发展史上的重要战略性改革。

    太重发展规划部部长夏梅告诉记者,在这一运行体制下,集团公司是企业战略决策中心和资本运营中心,子公司是生产经营决策中心和利润中心,分公司则是生产经营中心,也即直接面向市场的主体。

    2003年,集团公司提出了“产品专业化”的发展思路,目标是“用3-5年的时间,培育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规模达到几亿元,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优势产品”。

    太原重工,这个太重整合优化存量资产,将主产单位重组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要做的工作便是决定哪几个产品做大做强。

    而太原重工旗下的起重机分公司,挖掘机分公司,油膜轴承分公司等则是生产经营主体单位,被授予了经营销售、工艺准备等10项生产经营自主权。他们需要琢磨的是怎样才能做大做强。

    与三年前相比,如今的起重机产品销售收入由3亿元增长到12亿元,挖掘机产品销售收入由1.4亿元增长到6.5亿元,油膜轴承产品销售收入由0.6亿元增长到2亿元。

    一系列的动作带给太重的是积极的变化。

    集团总经理岳普煜说:“过去只有我们几个高管人员身上有压力,现在各个分子公司个个头上都有压力。我们让每一个分子公司都成为直面市场的单元,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产生了内在的创新动力。”

    让资本赚钱的属性 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我终于有了说话的资格”。说这话的是太重轮轴公司的经理王春乐。

    在太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开会,各个子分公司谁坐前排、谁有机会上台发言是凭实力说话的。

    前几年,轮轴公司的发展速度不算快,效益不算好,一直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去年,他们的产值、效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排到了前几位,因而在年中总结时,第一次有了说话的机会,王春乐由此发出了上述的感叹。而在年底报喜时,王经理的一句“今年的感觉真好”,充分表露了他及轮轴公司全体职工的内心感受。

    在太重人的眼里,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竞争的激烈。

    “资产给优秀经营者经营,资源向优势分子公司集中,投资向效益产品倾斜”。秉承这一原则,太重在结构调整中对有效益、有好产品的单位,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其做强做大,对产品无效益、无市场的单位,实行“关、停、并、转”。董事长高志俊笑称,这是“让资本赚钱的属性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于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业务能力强,市场经验丰富的年轻同志被选派到各分子公司,充实优势产品单位的领导班子;

    于是,投资6亿多元,建厂史上最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展开了,一大批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引进大大增强了企业核心制造能力;

    于是,果断关停产品成本高、生存面临严重挑战的铸铁厂,将其厂房和职工,整体划归轧锻分公司,实现了铸铁厂和轧锻分公司的双赢;

    于是,将机修车间、工具车间、附具车间等生产辅助单位,分别改造为起重机二厂、减速机二厂和挖掘焦化二厂,使优势产品都能够独立进行焊接、机械加工和装配作业。

    一个企业的强弱,不在于其占有多少资产,关键在于其能否产生出最大的效益。这个观点在太重有着广泛的市场。

    能源领域的挺进 意味着新起点上的新跨越

    国内300吨以上冶金起重机市场占有率达到100%;世界最大的三峡4台1200吨桥式起重机是太重原始创新的精品;

    自主研制开发出的我国首台20m3大型矿用挖掘机,结束了2000万吨以上露天矿用挖掘机被国外垄断的历史;

    太重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油膜轴承生产制造基地,在国际市场形成了与美国摩根、德国西马克三足鼎立的格局;

    轧机油膜轴承、起重机先后于2005年、2006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骄人的成绩单表明了太重是我省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和国内重型装备制造业排头兵地位的同时,也将太重推上了新的起点:下一步迈向何处?

    记者在太重厂门的左侧看到了一栋新竣工的厂房。这是太重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一期工程的主体厂房,投资1.2亿元,面积25245平方米。整个项目需投资3亿元,建成后将使太重具备制造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压气化设备,化肥成套设备,合成甲醇、二甲醚、合成油设备,焦炉煤气、煤层气转化设备等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亿元以上,成为我省煤化工装备制造能力最大的生产企业。

    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的兴建,传递出一个信号:太重新一轮产品结构调整的号角已经吹响,重点是能源领域。

    随着太重煤机公司的组建,太重已经高起点、高层次进入了煤炭机械领域。一个以煤机成套装备制造为主业、以冶金轧机产品为必要补充、预计可实现30亿元销售规模的太重煤机工业园将在今年下半年投入运行。

    而在风电、核电领域,太重人也将在“十一五”期间有大作为。

    如箭在弦,太重如今的发展势头正是这种状态的写照。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