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参加弘扬雷锋精神系列活动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雷锋班”20多位历任班长聚首北京,举行特殊班会,现任班长黄帮维向老班长们汇报。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1962年8月15日,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雷锋,因公牺牲。随着全国范围学雷锋活动的兴起,雷锋生前所在团——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一下子举世瞩目,被社会各界亲切地誉为“雷锋团”。
近半个世纪过去,“雷锋团”变了吗?离雷锋最近的战友们又在怎样想、怎样做、怎样看待学雷锋活动呢?
春寒料峭,记者来到“雷锋团”,融入“雷锋团”,感受到这里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力量。
改变的是岁月,流动的是军人,永恒的则是学雷锋的优良传统和自觉精神,还有一片让千万个雷锋踊跃成长的热土。
雷锋,依然活着。“雷锋团”,始终是一团火。
随着历史的延续,“雷锋团”正在成为一个圣地:追求美好道德情操与崇高理想信念的圣地!
接力,火了一种信仰
同大多数军营不同,“雷锋团”没有围墙。
走进营区,迎面就看到雷锋全身塑像,光鲜明亮,神采奕奕。塑像高6.28米,象征着雷锋1962年8月牺牲;塑像底座高3.5米,代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1963年3月5日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环绕雷锋塑像的圆形花坛,半径2.2米,意味着雷锋22岁永恒的青春。
每天早上,总会有一名战士小心翼翼地擦拭晨光中的雷锋雕像。自1996年8月15日揭幕至今,16年来,这项工作从来没有任何人特意安排,而是来自不同连队的新老战士自发传承。
“如果你不学雷锋,就没有资格到‘雷锋团’!”在“雷锋团”,学习雷锋,像雷锋那样当兵、做人、跟党走,已经成为一种信仰。无论在风雨交加的日子,还是在误解和冷眼面前,始终做到“你吹你的冷风,我学我的雷锋”。
几十年间,该团班子换了13茬,每次班子调整都要交好学雷锋这个班,自觉叫响“我向雷锋看齐,大家向我看齐”,先后有13任团长、10任政委被集团军以上评为先进领导干部和学雷锋典型。在营、连干部中,有51%的同志曾被评为学雷锋标兵,56%的同志立过功,绝大多数受过奖。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曾经唱遍全国,多少年来,它已经成为“雷锋团”的“团歌”。
学雷锋的典型,是人人争当的“团宝”。
新一代官兵时尚活跃,团里把大家手中的MP3、MP4等掌上媒体运用起来,注入雷锋短信、雷锋歌曲、雷锋故事、雷锋日记,方便随时随处收听收看。
按照“一连一特色”的思路,全团开展了续写雷锋日记、撰写学雷锋锦言、编演学雷锋节目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官兵的学习热情。2010年,团队官兵创作演出的学雷锋文艺节目京东大鼓《爱心QQ群》参加全军业余文艺会演获一等奖。
2009年9月的一个周末,战士盛金龙请假外出,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老人倒在路边,头上还流着血。他立即叫司机赶紧停车,说要下去救人。有的乘客提醒他:“小伙子,这年头啥事都有,小心沾包。”
可盛金龙却说“救人要紧”,就下了车,快步跑到老人跟前,一边为老人止血,一边拦住一辆出租车,将其送到附近医院,垫付了400元医疗费,联系上老人的家人,才悄然离开医院。
老人出院后,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盛金龙。在儿子、儿媳搀扶下,老人亲手将一面“见义勇为好战士,当代社会活雷锋”的锦旗送到团里。
雷锋纪念馆内,有一份不同寻常的存折:1962年,雷锋在抚顺市望花区储蓄所存入了人生的最后100元钱。48年后,“雷锋存折”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万颗爱心。
2010年2月,由“雷锋团”组织的“续写雷锋存折”活动,吸引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捐款。短短半天,“雷锋存折”就突破了10万元。
当年为雷锋办理存款手续的王玉珍老人特意赶到现场,她动情地说:“看到这么多人踊跃前来,我真切地感到雷锋并没有离开。”
“续写雷锋存折”活动开展两年间,西南旱区、玉树震区等急需帮助的人们,相继收到了大量署名“雷锋”的捐款……
践行,火了一路风范
“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上……”
雷锋纪念馆里,当年雷锋在日记中写下这段话,被镌刻在汉白玉上的墙面上。
在“雷锋团”,学习雷锋是官兵人人都铭记的责任。“以身作则当模范”就像一个无声的命令,让所有官兵为之光荣、为之奋斗、为之奉献。雷锋式的作风与标准,在“雷锋团”已经成为一种特有的风范。
1993年12月,七连指导员熊承新回湖北老家探亲,途中偶遇一辆中巴车掉到江中,车上5名乘客命悬一线,围观群众漠然视之。熊承新纵身一跃,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拼尽全力救出5人,然后悄然离去。
1997年2月,“雷锋班”第十九任班长李有宝出差路过沈阳站,看到一名妇女哭诉钱包被偷,无法回家,周围旅客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她是骗子。但李有宝没有多想,掏出100元钱给了她。
两个月后,这名妇女在电视上认出给她钱的是“雷锋班”班长,良心受到谴责,对自己的欺骗行为深感不安,便署名“谢雷”来信忏悔、退还钱款,表示自己再也不干伤天害理的事了。这个故事见诸报端,在辽沈大地引发热议,大家说:雷锋精神能绿枯木、化冰水、启良知。
2002年7月,广东省东莞市一名企业家,慕名来到“雷锋班”。当他了解到“雷锋班”每年都要接待几万人次的参观,同全国各地几百家企事业单位有共建关系,经常出去作报告,足迹遍布20多个省市,感到这是一个巨大商机。
他委婉地提出,以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金,聘请“雷锋班”战士作他们公司荣誉职员,条件是让战士们在接待参观、外出作报告时,为企业产品顺便作个宣传。班长李桂臣同样委婉地回答:“你来‘雷锋班’参观,我们很高兴,但要让我们借着学雷锋,给你们搞宣传,我们做不到。”
2010年5月,团卫生员孟令革父亲遭遇车祸无人救助,他痛心疾首。两个月后,他外出同样遇到一名行人被车撞伤,却立即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护。他说:“我不能因为别人爱心缺失,就改变我对社会的爱心。”
“雷锋精神的精髓就是干好本职工作。学习雷锋,干字当先。”集团军政委刘念光先后十几次到“雷锋团”蹲点调研、检查工作等,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官兵对本职爱得深、钻得透、干得出色。
“雷锋班”1964年参加全军大比武勇夺一等奖,受到叶剑英元帅的接见。多年来,广泛开展争当“破障小能人”、“伪装小专家”、“修理大拿”等活动,通过岗位练兵、结对帮带、比武竞赛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的业务骨干。
“雷锋连”的“岗位练兵”特别有名气。如今,士官人人能完成13个高难度驾驶科目训练,干部个个都是“四会”教练员,各种车辆的维修做到了小修不出班、中修不出连。修理工谭修彦,在本职岗位上刻苦钻研,精通各型车辆的构造原理,练就一手“听音断病”的绝活,50米外听到发动机的异常声响,就能迅速判断出故障所在。
近10年,全团先后有102名指挥军官、175名士官被团以上评为优秀指挥员和“四会”教练员,147名官兵被各级评为专业技术能手;团队3次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在集团军以上组织的专业比武中28次夺得第一。
“雷锋精神从这里走向世界”,这个醒目的标语牌树立在“雷锋团”营区。2003年,“雷锋团”被确定为迎外部队,瑞士、法国、德国等6国军队代表团相继来访。瑞士国防部长施密特在参观纪念馆后,提笔留言“伟大的士兵不会被忘记”。
燃烧,火了一个时代
西藏的雪白哈达、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干、守岛战士制作的和平鸽雕塑、祖国四个端点哨所的泥土……在雷锋连荣誉室,那些来自各地的“精神能源”令参观者心动情涌。每份礼物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也给了雷锋战友们无穷的动力。
“雷锋班”第十七任班长郑金宝,应邀到50公里外的武警某支队作报告。头一天突降大雪,车辆无法通行。他从凌晨出发,顶风冒雪艰难跋涉5个小时准时赶到会场。
“雷锋班”第十八任班长赵宏光,在5天时间里,辗转奔波于北京、天津的各个学校、企事业单位,连续作20场报告,参加5个座谈会,因过度劳累晕倒在讲台上。
如果说“雷锋班”、“雷锋连”的官兵们向社会大众展示了一颗颗美丽的心灵,那么雷锋纪念馆就是滋养出这些美丽心灵的道德殿堂。
当年,雷锋牺牲的第三天,无比悲痛的官兵们流着眼泪把雷锋用过的冲锋枪、手电筒、节约箱,穿过的千层底袜子,读过的《毛泽东选集》,写的日记,以及雷锋工作生活照片搜集起来,在营区建起了“雷锋烈士事迹展览室”。这就是雷锋纪念馆的雏形。
此后,他们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纪念馆建在哪里,并持续向社会开放。1992年9月,该团新营区落成,一座汇集了各种珍贵历史资料的大型雷锋纪念馆也隆重开馆。
农民张守仁为了向不爱学习的儿子验证“雷锋是真的”,卖掉家里棉花,凑上600元钱,带着儿子千里迢迢从河北蔚县赶到“雷锋团”。在“雷锋班”听故事,在纪念馆看展览。父子俩越看越激动,从头到尾看了4遍。
“俺要是不学雷锋,不活个人样儿,俺就不叫人。”一个个故事让张守仁的儿子立下誓言。第二年8月,张守仁给“雷锋团”寄来了儿子的成绩单和“三好学生”奖状……
被判10年徒刑的何凤新,本已万念俱灰,自从参观了雷锋纪念馆,深受感动,不仅积极改造,还在减刑获释后主动加入抚顺市学雷锋报告团,用自己的经历警示他人。几年来,像他这样在雷锋团被唤醒良知、重塑人生的服刑人员就有200多名。
雷锋团政委王洪刚告诉记者,50年来,团队官兵应邀担任了全国400多所学校校外辅导员,与军内外383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为28个省市社会各界作报告4200多场,听众达640多万人;收到国内外各类信函47万多封、贺卡3300多张,官兵回信23万封。雷锋纪念馆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5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