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人民日报:国务院参事谈中国经济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6-22
打印

“唯一出路是守住底线,忍痛割爱,加快改革。”

——国务院参事夏斌认为,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不必悲观。短期看,问题与困难确实不少,但从中长期看,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中国仍有保持相对高增长的潜力。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正确的态度应是谨慎乐观:从趋势看是乐观的,但这是建立在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判断及政府采取恰当的调控技术基础上。当前,中国不会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但又是系统性风险正在较集中暴露、释放的时期。唯一出路是守住底线,忍痛割爱,加快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间的动态平衡,中国经济的转型仍是大有希望的。

“我们面临的是结构性问题,挺不过去,熬不过去,必须直面挑战,深化改革。”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千万不要把现在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更多地理解为周期性问题。什么叫周期性?举个例子,今年元旦天气很冷,为什么天很冷?根本原因是正值冬季,春夏秋冬叫周期,所以对于冬天的冷我们没有办法,只有一招——挺,挺到春天天气就暖和了。所以对于周期性问题,可以挺、可以熬。过去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周期性问题,所以我们是挺过来的、熬过来的。但是现在面临的是结构性问题,挺不过去,熬不过去,所以我们必须要直面挑战,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自己意识到进入改革深水期,主动适度放慢GDP速度,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国务院参事胡本钢说,对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但要现场调研,做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分析,还要做历史阶段分析。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经济也曾有其历史的阶段性和调整期,即使“世外桃源”的瑞典、丹麦、冰岛亦概莫能外。目前,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根据中国国情,融合中国实践经验和世界可借鉴的经验,一定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道路。

“评价中国经济,要选择正确的参照系。”

——国务院参事陈全训说,2010年以来,我国GDP从两位数增长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6.7%,和过去比确实有所下降。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对于这么大的基数,6.7%是一个高速度。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不能简单地和一些小型经济体作比较。中国是大国,就算东部地区的产业和市场饱和了,中西部还有很大空间。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是和小型经济体不同的,中国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应用GDP增量指标代替GDP增速指标。”

——国务院参事刘桓说,多年来,我们在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主要采用GDP的增速来判断,在客观上形成并助长了以GDP增长速度论成败的不良倾向。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产业结构失调,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等等问题,都与“GDP崇拜”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GDP增长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当其数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时,应当讲求其质量而不应过分追求其增长速度,只要能够满足需要就是合适的,过分地追求高指标实际上就是一种奢侈和对资源使用的浪费。因此,在充分考虑年度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保证就业需要的基础上,未来应当用GDP增量的绝对量的需要来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指标。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