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李保民主任!感谢各位来回的嘉宾!今天从我从微观的角度谈论一下研讨会的主题,产融结合,我从并购角度谈一下产融结合,把它具体化。
产融结合可以说自人类社会生长活动以来就有,至少从冯建社会就存在在活动当中。地主把地租给农民也是产融结合,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产融结合的深度、范围以及金融资本发生了变化。大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革命兴起以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分工和社会进步的速度。应该讲没有产融结合讲现代文明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分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形势,我们应该讲70年代末出生以前受过比较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育的人,就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做了重要阐述。我们回顾在不同产业形态下,我们看它实际上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们想看看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个弯子的周期,从1978年第一个周期开始,到现在是第四个经济周期的开始。这三个经济周期,我们这第四个应该周期开始,是以世界型的金融危机开始第四个周期。
我们已经经理了三个周期,它的经济增长要素包括主要的动力在哪里?我们讲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要素分析了社会生长的要素,包括制度贡献。我们来看第一个周期是改革开放制度体制松绑,由制度改革带来效率提升,这是我们最显著的,刚开始是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
第二个是1989-1997年,这个主要从沿海开始,都是到中央抢项目、抢资源,使经济增长过程,这个经济增长过程典型表现。
第三个1998-2007年,是要素华增长阶段的城市化发展。要素供给,这个就以我们的经济增长显著特征,城市化所带来产业变化、收入结构变化、就业分成、迁徙,就带来我们对城乡的认识。城市化不仅仅是大城市、边缘化城市。城市化是最重要的要素,也是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为什么房地产影响这么大?本质的因素是城市化影响。
2008年,我们来分析美国的金融危机和世界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简单化成两个模型,就是两个主题。中国的生产、美国的消费。这个金融危机做了一个阐述,就是先到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以中国廉价商品满足美国消费品的浪费性的维持世界增长的模式是终结的。美国也提出要改变他的增长模式,又恢复了他的产业供给,包括他对新能源、生物产业作为美国下一轮竞争的新的增长点。那么中国今后的增长显然不能仅仅依靠我们的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价格报酬和对环境的不计价来维持优势,这不行了。
到底是美国获益还是中国获益?本质上取决于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不是在下一轮市场中被美国甩开,或者被发达国家甩开。这是我们今天探讨产融结合的金融背景或者经济背景,或者说要素变迁。支持经济增长要素变迁背景。
我认为这个危机为我国海外提供了机遇,这里我们不做讲述,包括我们做的人民币储蓄量,包括人民币升值趋势,以及危机带来的资源准入门槛的相对降低和大宗产品的相对降低,这都提供了时机。
你在这里并购,你怎么去选择?包括中资也是被摩根斯坦利收购OZ公司,以苏宁收购LAOX,包括腾中中共收购悍马,这种资源性的并购和市场份额式的并购,就是收购这种具有大众对经过不使用但是有很大的广告效应的收购。不管怎么样都是提供了展示平台,我们所做的就是怎么选择问题。
其实并购重组无论从金融企业并购还是实体企业并购,他都是改善、提高企业,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从我们的制度来讲,我们自上而下的强势,就是为国内并购提供好的背景。2003年国资委成立指出,李荣融主任就提出“三年之约”,就是三年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否认国资委给你们找婆家,银行着含义。2007年有新的“三年之约”使,是自主整合,是在自上而下驱动性的整合。
来自内审性的组合效率高还是推动型的高呢?在现代企业里面都有非常多的阐述,这里我们不讲了。
从我们并购的对象来讲,包括A股上市公司估值,给我们提供一个机遇。还有并购贷款禁令解除,2008年12月9日,银监会制订了《商业银行并给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使12年以来并购获得突破,使银行并购贷款有合法性,使银行的金融资本以并购的形势作为资本形势,为产业资本创造可能。
并购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规模、资金额以及我们的并购能不能支撑,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有很大的障碍,包括对目标公司选择、谈判的技巧,对方国家法律法规的熟悉,以及对其中陷井的识别,我认为我们都还是小学生。从跨国并购要和公司战略相温和,可能来自诱惑的并购比来自于战略的并购决策速度更快。
并购之后涉及组织任何整合、文化整合、战略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能力整合,这不是我们的强项。
从我们并购的经济周期要素背景和并购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并给所处的经济环境角度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描述。我们这里花5分钟的时间讲并购原理。只要稍微涉及资本市场的,我们并购这两个字非常熟悉。炒股票的对并购消息尤其敏感。并购从经济学公司来讲有四个要素。目标企业的经济价值由于并购的增加,就是目标企业的经济价值加上并购所获得的议价,就是整合受益,他的指出是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就是谈判价格加上并购超额对价。这一个基本的方策,就是做到基本并购。就是整合受益,这个要大于经济价值与目标市场价值的差额。
就用经济价值减上经济价值这么一个和,应该是小于这个整体受益,减上内在价值,就是要素价值。因为要素价值和经济价值、市场价值不一样,并购所来源于的就是这里面的原理。我们至少从计算角度知道要大于目标企业的价值差值,这是并购的基本原理。
并购的误区是对规模的要求,目标不确定以及对目标企业考察不明确。刚才讲衍生品的时候,无非是把实体经济要素以指数虚拟化,但是不可测量。那么实体经济相对虚拟经济来讲更容易把握。如果说这种虚拟经济角度基于逻辑抽象思维,那实体经济并购是基于逻辑的形象思维。
整合受益来源。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里可以解释的就是规模经济理论。由于规模增加,由社会交易转换为内部交易,协同效益代替理论,这里我不再一一介绍。为什么并购?它并购基础已经很成熟,无非就是从规模理论以及市场学和运作学来判断运作的基础。这个我不再一一介绍。
这里花几分钟介绍开航并购案例。并购基于哪个理论?基于哪一块?基于交易成本降低还是市场控制提高了?还是说对整个集团的协同性提高了?也许兼而有之。在加上刚才并购的数学方程。在这个基础上要并购,并购的话节是一大笔钱。最大的障碍,就是有没有金融支持。我们讲并购贷款总是和并购行为相伴随,我们很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没有金融支持并购是不现实的。并购往往是什么?超越于你企业年度目标,你的财务不支持这么大宗交易,这是并购。
那么这个并购从开发银行我们的案例来讲,就是想看看并购的效应和交易方式。这里是收购方,黄金集团公司,是我们中国最大的黄金企业。收购的是加拿大金山矿业有限公司,加拿大公司在温哥华。他致力于在中国,我们黄金集团去并购他。中国黄金集团已经有65个生产的矿山,他可以吸收金山矿业的团队,使它达到国际水准。
由于金山加入黄金,中国黄金企业并购来最优化来扩大其资产的合并战略雄心和开拓新机会,这个对双方有利。这个并购不见得要基于双方,如果是双方的话当然更好。
这个并购过程,中国黄金集团在香港注册一个SPV公司,他收购对象是2.18亿加元,中国黄金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贷款,就是开发银行贷款1.52亿70%的并购额给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加上自由资本30%,然后给香港的SPV公司,通过SPV公司收购艾芬豪公司以41.9%并购过来。
开航构建了他的信用结构,以股权挤压。使这个交易很短时间内完成,这个反映速度是很重要的。因为并购一出来,就会引起竞争对手,跟拍卖一样。在之前你保密性做得越好,收购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要点来讲,我国对应外并购管理有这么多环节,包括企业商报信息、国家发改委核心核准,企业商报项目申报,国家发改委项目核准,商务部外企设立核准,加拿大也有一些法规,不详细介绍。太原钢铁并购土耳其的项目,他们都大同小异。
最后讲一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海外并购的重点。我们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我们讲我们的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优势,我们的劳动力符合,包括通过这种减排机制对中国进行约束,中国很多不是控制在自己手上,我们没有未来低成本优势,而且我们的资源不掌握在自己手上。如果我们的资源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就等于我们不掌握未来成本。
在未来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中国外汇经不起折腾的。我们对美元贬值一对差,使中国这个债权国变成债务国,这个并购品种以及我们怎么应对技术方面,这个应该讲是产业和银行各有各的优势。
这里我们讲国家开发银行非常致力于国家战略,紧紧结合国家战略支持资源类和非资源类海外并购项目,总体上服务于国家经济增长,特别是控制我们未来的经济增长成本,使我们在未来的经济增长格局当中保持我们的企业主动权和货币主权地位。从这一点讲,产业资本和企业资本都能进入正反效应,在经济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的情况下,在中国致力于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改变经济增长的主要格局,依靠外需的并购来获取我们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在并购过程当中推动中国货币国际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