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广州产权交易所总裁李正希08年广州城市国资论坛发言材料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8-05-20
打印

    谈三个问题。

    一、和谐论,这段时间听了很多专家的观点,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只是谈出资人权益的并不多,企业的立足点实际上既包括企业法人、出资人、股东、出资方各个方面,营销企业的价值因素是多方面的,很多企业的价值不能仅仅的看净资产,而且要看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内部控制等等。

    企业只有各种利益主体和谐统一了,才有价值。这个观点曾经是在2006年的国资会议上讲过,在《中国经济周刊》中谈到了这一观点,在产权交易所就理解为和谐论。

    二、非资本经营论

    国有经济的经营是多元化的,任何企业的商业行为都要遵循权、责、利统一的原则,目前,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往往重视强调出资人的权利,忽视了出资人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隐性债务多,老子矛盾尖锐,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要下很大的工夫,改革的成本越积越大,所谓的企业出资人权益已没有商业价值,与其说是资本经营不如说是债务经营,人员经营、大量资不抵债企业的流血不止。

    三、非公允价值论

    以前强调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所,对国有企业进行评价,得出了公允价值,企业在市场上价值可能提升也可能会下降的。作为市场的功能,通过引入竞争实现价值最大化。广州产权交易所,这几年市场化程度是非常之高的,广州国有企业各类资产的交易,按照张连广书记的介绍,达到了80%,通过交易后,非国有企业交易金额达到了2400亿元,增值80多亿元,比较好的配合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公允价值仅仅是价值上的参考,因此要引入专业和竞争,才可以充分的体现价值。

    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和解放思想的研讨会,我提出一个思考,本人在政府、企业和国资委都工作过,我在1992年写过一篇文章,呼吁设立国有企业董事局,2003年在一篇调研报告中,广州市政府企业经济转换模式上,提出了购置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2005年中国经济周刊上有一篇文章说到产权制度改革,管理者的定位不同,决定操作思路是有别的。

    综合起来,我的观点有几个方面:

    一、目前的国有企业,仍然是找市场。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有两种思路

    作为产权或者是出资人代表的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这是一种思路;作为社会管理者,要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思路。

    要从长远的目光和国际的眼光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对这个模式,应该是可以在几个方面考虑的,在政府的行政序列上设立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就如外商企业管理局和外经为或者是中小企业管理局一样,不是产权代表人,是社会管理者,我们完全可以在政府的行政序列中,设立专门管理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这是新的国资委,按照商业化运作民事行为的关系上,在政府行政序列独立设立行政序列的董事局,这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机构。

    三、构建和确立法人投资主体,包括国资经营公司。

    通过以上的运作,我认为国有资产管理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政企分开,政府对整个经济的控制主要不是取决于产权,而是取决于政权,1992年克林顿入住白宫的时候,向内阁官员推荐了关于改革政府的一本书,用企业家的精神改造政府,政府是掌舵而不是授权和直接提供服务的,我接触了各方面的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和国有企业以及各地区的外资投资部门,我深深的感觉到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际上可以更进一步的解决问题,谢谢大家。

    (速记整理 未经本人校对)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