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博士在产融结合与风险控制上的发言材料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9-06-29
打印

熊志军:

    各位代表早上好!今天这个主题坦率地说不是我很擅长的内容,下面可能会有很多精彩的演讲。抛砖引玉就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说法,我现在抛砖就简单地讲几点意见。

    我想到的题目,昨天是世界禁毒日。世界禁毒日有个口号,叫“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所以我今天讲是“善待企业”,不能说“远离风险”,因为企业就是在风险的环境里面,所以“善待企业、控制风险”,这跟我们禁毒日的主题比较相似。

    为什么这么说?还是从我们最热门的金融危机说起。对于金融危机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基本的观点是什么?就是说我们这次金融还海啸的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在进行分析。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金融和虚拟经济,或者说金融创新超越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它本来是一个产融结合,它是一个服务于我们实体经济的领域。结果这个服务的领域里边远远地怕到前头,它在自拉自唱,最后把世界带入一场世界危机的罕见的大危机中去。所以这是我们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教训。

    我有一个很固执的观点,因为我跟产业打交道时间比较长。我总觉得金融永远是产业的,叫随从、仆人也好,反正这个主从关系我认为是不可以颠覆和改变的。颠覆以后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样子。金融危机也有世界机构问题,实际根上的问题为什么从次贷危机开始?受到最大冲击的是金融体系,由此引起的争论也都集中在金融领域。我不是说金融领域不好,就是说如果这种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的畸形发展必定给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但是反过来我们没有金融行不行?没有金融部门肯定我们的产业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我第一个观点就是说,产融结合肯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趋势之一,这是没有问题的。一定是从最早的资本市场,马克思分析的股份制。铁路,像这样一些大的企业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融资。

    当然最早从借贷开始,然后发展到股份金融市场,现在到金融产品。其实从它的轨迹上来看,都是随着金融体制的发展金融创新跟上实体经济发展。当然它成为一个独立部门之后,它是有可能是反作用力,它可能反过来促成实体经济发展,但是不能阻滞,不可以颠倒。就好像我们不能吃虚拟产品一样。我们吃的再科技进步,我们也得吃实实在在的产品,也得穿实实在在的服装、住实实在在的房子。只有在精神层面,才可以在虚拟世界里面遨游一下。

    从个人的需求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重新定位,就是需要重新正视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金融危机我们说的狭隘一点,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经营分子创新。有的说真正到我们中国就变样了,就是说市场经济不行了,要回到计划经济了。实际上这些资本在创新过程中脱离政府监管以后,脱离了实体经济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

    我说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要顺应这个潮流和趋势,但是不能阻滞、颠倒。我记得奥巴马新政里面,它对华尔街的高息做了很大的限制。同时他还说了很重要的话,可能没有引起重视。我们不能鼓励我们最有作为的年轻人都到华尔街去求职,而要鼓励这些最有创造力、最有才华的年轻人到科研部门、到实体经济去发展,这样我们美国经济才有希望。我觉得这个是抓住了问题的一个根本,这是我讲的一个观点。

    第二个,我想讲国有资本和一般资本性质上是有区别的。我们讲控制风险,我为什么讲这个?与我们的主题是有关系的。都是资本,资本都是要追求最大的回报。对不对?那么国有资本和一般的资本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一般的资本是可以为了盈利而不择手段,这是一般的资本。只要你法律有空子我就要钻,谁叫你法律不完善、监管不到位?你给了我机会,我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这些机会,不管它正当不正当,不管对社会是进步还是破坏。但是我觉得国有资本在这一点上,它不可能像一般的资本那样,它也要追求保值增值,也要追求效应最大化,但是它一定是要考虑整个国家的利益、整个社会的利益。

    这种盈利行为是不是正当?比如我们在工程承包招标中,很多企业一般的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可以用行贿的手段。国有资本能不能用?国有资本肯定不能用。所以我们说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和社会资本处在不平等位置上,跟这个有关系。但是像这种行为,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完善,不规则的行为会越来越少,但是资本的本性、无孔不入的逐利的动机会冲破所有的防线,这就是他的本性。

    早期的资本可以买通国会、议员,可以公开行贿。现在资本是通过游说给自己创造更多的盈利空间。包括美国的金融海啸出来以后,大家总结经验政府监管不到位。为什么不到位?金融创新发展非常快,金融创新发展为什么快?他把很多限制从法律上排除掉了,就给了它创新空间,这是积极方面。

    这个创新空间脱离了政府监管,它就可以来兴风作浪。包括风险控制的专家讲,说现在的衍生金融产品创新到底有什么作用?连设计者自己都很难说的清楚。这就是说资本逐利的动机会把现有体制所有的漏洞都变成他盈利的机会。如果落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上,就是说它是一个风险偏好型的,他是不怕冒风险的。

    就像马克思说的,你有90%的我就甘冒杀头风险。但是国有资本不行,国有资本在正当范围内获得效益,所以说两种资本的性质就决定了我们国有资本是在风险的偏好上,至少是偏于回避风险的。

    所以很多人就讲,国有企业领导人也在讲,我们国有企业10次投资如果失败一次,可能就要受到追究。像其他的企业可能就不惜这样,我10次投资可能我只要成功2、3次能够弥补其他的损失,我的投资就算是成功的。这个确实说明了一个现实,现实确实是这样。

    那么追究现实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两种资本的性质对风险的偏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国有资本是公共的资本。国有资本的管理者、运用国有资本的是代理人。那么这个代理人和管理者从委托代理关系是受托人。那么作为受托人、管理人去管理别人的财产,如果拿公共财产冒险,很难区分到底是个人倾向在里面起作用还是说资本的本性在起作用,因为你不是代表资本本身。那么和其他一般资本所有者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分析经济问题没有道德评价在里面,就是分析经济动因是什么。背后的东西就是因为性质不一样,所以我们国有资本在招投标的时候宁可市区标底也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个约束来自什么地方?来自资本的性质不一样。

    我们在座的应该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所以我是觉得我们国有资本这种客观的性质就决定了我们企业不可能做那些风险比较高的业务。所以为什么政府也好、监管部门也好、国资委也好,反复强调我们国有企业不要涉足这个。不要涉足这个不是一般的要求,我认为是从企业本身的性质和国有资本性质出发来界定它的合理业务范围和行为方式。这是两种资本性质对企业风险的不同态度。

    所以我们在高风险的金融领域里面,我觉得可能是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路径产融结合,就是我干脆一脚站在产业,一脚踏到金融领域,我也做各种金融业务、办各种金融实体,这是一种产能结合。另外一种,是利用资本市场、利用金融工具来促进、服务于我们产业的发展。我觉得从国有企业来看,更多的应该是后一种。

    因为我刚才分析它的资本性质决定了它的风险偏好,这种风险偏好前一种路径,你一脚踏在实体经济、一脚踏在金融领域,这样一个风险肯定大的多。如果说我立足于产业,那么利用金融工具、利用资本市场来促进产业的发展,那么这是绝大多数实体经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个风险应该说比前面这条路径小的多。

    所以我们搞产融结合,我前面讲金融和实体经济不能颠倒。为什么会颠倒?因为前一段金融创新以后搞的眼花心乱,好像成了社会非常主流的一个领域,把最优秀的人才、报酬都集中在这一块。在华尔街工作的都是学数学、物理的高材生,全跑到那儿去了,奥巴马的讲话有针对性。所以政府能够看到这个问题,能够引导价值取向、重视实体经济,这是福音。

    国有资本不会不惜一切手段牟利,而同时要考虑合法合规的经营。国有资本也可以在金融领域,我们占的主导地位更强。那么术业有专攻,我们做实体经济,我不是那么主张我们大规模地介入到金融领域里面去。我觉得产融结合更多的是利用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为实体产业服务,这是我们走产融结合的路,这个路应该怎么走。

    最后我觉得我们要控制我们的风险。做企业,原来说我们要远离毒品,但是企业远离风险做不到,因为企业本身就是在一个风险体系里面生存,而且它决策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任何一个不确定性都可以带来风险,所以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更多的是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会需要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帮助。比方说我们做期货,那么我们需要期货产品来对冲我们未来的价格变动风险。比方原材料生产厂商,原材料的需求方,通过这样的一些金融工具可以使我们锁定未来的风险。

    像我们为什么进入资本市场?进入资本市场是让我们的资本能够更加社会化,让大家都能帮我们承担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那么投资人越多,每一个投资人都是一个风险承受者。所以金融市场不简单地说把我的股权多元化,然后通过卖掉股权和稀释股权来从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其实也是一种分散风险的方式。

    比如说有两种融资方式,一种是完全靠银行,就是我们过去的体系。一种是现在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加上自有资本,这三个渠道加起来三角鼎立,任何事物都这样,最稳健的。我觉得我们要很好地去利用资本市场这样的一些功能和作用。

    利用这些资本市场金融工具的作用,我觉得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在善待企业的同时也得善待资本市场,要慎重地用好这些金融工具。不要参与到其中的投机活动、不熟悉领域,这是要避免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过去片面对资本市场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的这样一些做法。

    因为实体经济和虚拟或者金融体系是相互促进的,虽然有主有次,但是相互促进才是一个良性生态经济环境。如果任何畸形的发展,金融不行,但是如果说我们的实体经济过于对金融体系,银行贷款大量坏帐,那银行体系不健全。那你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其实我们中国现在这两方面的问题,我觉得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资本市场IPO停了一年多了,现在要开闸防水管理层要权衡再三。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市场非常脆弱。为什么这个市场非常脆弱?因为从他这里取走的多、回馈的少,这个市场不是很健全、不是很健康,所以它就很脆弱。

    那么怎么样健康呢?我们善待企业的同时,如果每一个企业做得很好了,那我们市场是健康的,每天发IPO都没问题。现在之所以这么脆弱,我们都有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你给市场取得了什么、回馈了什么?现在很多错误的、偏见认识,就是说资本市场是最廉价的获取资金的途径,不用还本、不用付息。从成熟的市场来看,资本市场并不是最廉价的。

    资本市场出售了风险,同时他就要求你给他更高的回报。银行的利息是固定的,所以它是稳定的。资本市场是不确定的,我把风险买走了,他需要的是回报和风险要相衬。我们现在要讲产融结合,应该讲的是良性生态环境的构造从我们实体经济来说应该更好地去促进我们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

    因为我们现在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体系、市场经济体制都是处在初级阶段。比方说我们金融没有开放,所以我们到国外竞争还没有这样的一个实力。我们的实体经济已经尝试走出去了,我们走出去成功案例不是很多,这些都说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成长。而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从现代市场经济来说密不可分,所以我想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应该说对下一步我们总结这次金融海啸的经验、教训,更好地通过产融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肯定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我想贡献一下,我觉得控制风险实际上应该说有几条简单的规则。从我们这次危机或者个人的体会来看:
    我觉得第一条是戒贪。所有骗子设的骗局,没有贪心的人不会上当,有贪心的人一定上当。我们的投行里面面对风险的产品,为什么一本外文资料就是几百页,你没有办法看清条文,但是觉得有利可图。做人、做企业,你就是只能拿你那一份收益,你不能有非分之想。

    第二个,专一。做你最熟悉、最拿手的领域。你一定用你的优势打别人的劣势,而不是哪里挣钱往哪里做。任何一个行业做好了都是挣钱的。可能有的行业在某一个时期非常得红火,但是只要是市场经济,最终都是平均利润率,所以一定是要做,把你的东西做到最精、最专、最好。这个要定义,我觉得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因为你看到哗哗的钞票,你说自己做得那么辛苦。那你要想,你做辛苦的事儿比别人付出了更多,付出了更多你将来有可能收获的更多。就是容易挣的钱往往不是可以持续和长久的。

    还有一条,就是把万一当一万。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我记得李嘉诚说过,他的任何一笔投资都要想到最坏的后果,我就可以断壁求生也不会影响我的生存。把这个问题考虑好了,那我再来行动。所以我就说,做企业我觉得切不可有侥幸求生的心理。说来说去还是跟资本有关系。

    一般的社会资本可以霍出来,我破产就跳楼,我霍出来了,有一种是这样的。但是我觉得在国有资本里面,我觉得我们还是要追求稳健长期发展。不成熟的意见,没有任何的新意,占用大家时间。

    谢谢!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