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神华集团创新管理 建设“五型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

来源: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03-16
打印

    2011年,神华集团产运销多项关键指标上了新台阶,煤炭销量突破5亿吨;铁路运量超过3.2亿吨;黄骅港吞吐量过1亿吨;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营业收入超过2800亿元,提前两年实现2009年初提出的“五年经济总量翻番”目标。作为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神华集团安全生产多年来保持世界煤炭行业的先进水平,2011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达到293位。

  截至2011年底,神华集团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39家,生产煤矿58个,投运电厂总装机容量4500万千瓦,拥有营运里程1500公里的铁路、1亿吨吞吐能力的黄骅港、4500万吨吞吐能力的天津煤炭码头,运能1亿吨的航运船队和神华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示范工程,总资产6100亿元,在册员工21万人。

  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同时,神华集团始终没有忘记发展成果与社会共享的宗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主动履行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援藏援青、抗震救灾、捐资助学、救助贫困儿童、棚户区改造等公益事业处处都可以见到神华的身影。

  优异的发展成果来自于神华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管理思路。神华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依靠管理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煤电油运产业齐头并进,产业链不断延伸,新能源开发渐成规模。煤炭、煤制油化工等产业经济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电力、运输产业经济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集团公司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和协调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科学发展篇

  一、神华独具特色的“矿、路、港、航、电”一体化运营模式

  神华创造了和创造着一种中国煤炭企业新的运作模式——“神华模式”,即:矿、路、港、航、电、油化一体化,产、运、销、储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并以数年磨一剑的韧劲、专注和执著,不断完善、延伸、加固这一模式,实现了企业集团内部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协同效应、低成本运营。这种模式,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是在全国煤炭战略西移和西部大开发双重历史背景下,神华人勇担重任、顽强拼搏的一次成功挑战。

  神华一体化运作最直观的优势就在路港航资源的资产专用性,使其能够独特服务于神华煤的生产和销售。一方面它联接生产与销售,起联动作用,实现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快速传导;另一方面它匹配生产与销售,起协调作用,实现生产与销售的平稳发展。因此,神华一体化运作相比其他社会化运作,能够将原本属于市场交易的环节放置于企业内部,并依靠企业内部高效的管理,更加有效地、及时地协调和平衡整个产业链,从而大大节约了交易时间与成本,带来了企业运转的高效率,降低了煤矿矿存、铁路站存和港口库存,节省了大量资金占用成本,确保企业整体运营低成本。神华一体化发展不仅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开拓了一条煤炭工业的新路子,同时它更能在急难危重时刻反应迅速、挺身而出,关键时刻保障国家经济、民生稳定,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在近年全国遭受冰雪灾害的危急时刻,神华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都开足马力、加班加点,不断增加产量、抢运电煤,按照电厂需要的电煤数量与品种需求,在统一调度指挥下,煤矿生产、铁路装车、港口装船、电厂发电,完全按照“订单”实施流程化作业,有力支援了国家的抢险救灾。

  二、创新思维,“五型企业”建设等管理模式开创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神华集团审时度势,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创新,持续提升了神华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管理创新之一——“五型企业”管理模式,这是神华自创的管理理论,并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行,推动企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荣获了2010年度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这一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管理问题归纳为五个方面,以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型、节约环保型、和谐发展型为基础全面优化企业管理,推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管理创新之二——构建生产、经济、政治三大本安体系,突出过程控制,实现系统安全,为神华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神华集团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煤矿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安全管理的“两个理念”,在煤矿、电厂、港口、铁路、航运和煤制油化工产业全面推行,创造了安全生产的骄人业绩。在此基础上,又将“两个理念”的深刻内涵拓展到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领域,构建三大生产、经济、政治三大本质安全体系,实施十大安全工程,为神华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持久的安全保障。

  管理创新之三——与时俱进,不断实施资源整合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神华集团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总部、到业务板块,再到子(分)公司实施了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专业化分工、集约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

  管理创新之四——规范的公司治理。近年来,神华集团以董事会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建设规范董事会为重点,构建了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神华集团公司治理体系,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6月,神华集团独家发起成立的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上市,2007年10月回归A股,凝聚了社会资金,为企业发展壮大储备力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推动企业上市的进程中,神华积极探索在由部分上市到整体上市的过渡期内,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两个董事会并存情况下,既依法合规又规范高效运作的体制机制。在国资委、证监会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初步构建形成了具有神华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双层董事会、双层经理班子、一套总部机构,董事会和经理层实现交叉任职、决策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高度重合。

  管理创新之五: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管控能力,激发人才活力。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神华集团在中央企业率先启动面向社会的公开竞聘,大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创新了干部选拔方式,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得到了中组部、国资委选人用人联合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选人用人满意度比中央企业平均水平高出20.76%。同时,集团党组开展的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试点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中组部和国资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管理创新之六:借助信息化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神华集团把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运用到采煤控制系统中,形成了集成、高效、覆盖矿区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高产高效的千万吨矿井群和千万吨矿井工作面,使神华的矿井全员工效和综采工作面单产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所有矿井全部安装了井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小灵通无线通讯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做到实时监测井下有害气体情况,发现有害气体超标能够及时预警,通知附近人员撤离,最大程度保障安全生产。2000年,大柳塔煤矿率先建成了全国首个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自动化矿井,随后在全集团矿井中陆续推开,实现了煤矿固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2008年建成了国内首个全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向井下无人生产技术迈进了一大步。从1988年起,神华就逐步建起并完善了特有传输网络,保证了遍布全国各地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通讯便捷稳定,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2010年,神华集团启动SH217工程,建设“两横一纵”三大信息平台(产运销协同调度指挥平台、人财物协同资源整合平台和一体化纵向管控平台,持续支撑提升集团管控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业务协同能力、专业管理能力、本质安全管理能力、集约化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七大业务能力。

  自主创新篇

  在神华集团,几乎人人都知道“支撑神华持续发展、引领行业科技进步、提升国家科技实力、领先全球煤炭科技”的企业战略愿景。这些年神华集团快速发展所取得的业绩和成果,也大部分基于企业坚持依靠走自主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引擎”和“催化剂”,神华集团秉持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科技创造绿色能源的发展理念,率先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了中央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

  一、探索建立基于科技资源整合的科技创新模式,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神华的产业特点,决定了神华的科技创新既要弘扬传统,又必须打破传统,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创新需求多。神华建设、运行、管理的煤炭、电力、运输(包括铁路、港口和航运)、煤制油(煤化工)均属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行业,技术需求涉及的行业领域多,且专业性强,通用技术少。二是创新难度高。神华的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矿、电、路、港有其新特色,煤直接液化是世界范围内具有首创性的新兴产业,面临许多新的技术难题。如:在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匮乏的“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西部)开发煤炭资源,需要研究解决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难题;在三西及华北地区建设大型环保燃煤电站,需要研究开发电站锅炉的安全清洁高效燃烧和节水发电技术;煤制油与煤化工产业发展,需要研发和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液化工艺技术等。三是由于神华集团成立时间较短,边开发、边建设、边创新,技术力量比较分散,自身研发力量相对较弱。

  基于以上特点,神华集团积极探索创建以“三个突出”为核心、以科技资源整合为特点的科技创新模式。

  一是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创新基地作用。神华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始终突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需求、投入、研发组织和成果转化“四个”主体作用。二是突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动力源作用。三是突出多方共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以风险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战略合作及战略联盟为主要方式,整合科技资源,追求“聚合效应”。

  二、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神华集团承担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23项,获国家科技资金支持10.7亿元。全集团科技创新总投入超过100亿元,研发投入41.35亿元。近三年来,科技创新每年为神华集团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十一五”期间,神华集团围绕煤电油运产业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技术。建成世界首个千万吨级矿井群, 建成世界最大采高千万吨级综采工作面,建成我国惟一采用吊斗铲工艺的现代化特大型露天煤矿,创造了矿井建井速度、井工矿生产能力等多项世界第一,煤炭开采安全性和效率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神华矿区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技术。致力于提高资源回收率、水资源复用率和环境保护技术水平,开发了适合浅埋深厚煤层和特厚煤层的煤炭开采与水资源协调保护技术、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保护技术,在确保集团原煤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全员工效由12.1吨/工提高到21.56吨/工,煤炭回采率由71.9%提高到83%,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上百亿元。神东矿区矿井水复用率达60%以上,植被覆盖率由开发之初的3-11%高到60%以上。

  ——煤炭采掘装备国产化技术。神华作为国内煤炭采掘关键设备的市场需求主体,积极组织实施国产化研发,牵头制定液压支架本土化实施规划、技术方案和主要技术参数,实现采高2.4米至7米一系列高端液压支架国产化,打破国外生产厂商近30年的垄断,降低了我国煤炭企业的设备采购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研发、设计和制造水平。同时,神华突破机制难题,以研制代替采购的方式解决了重大装备研制的“首台业绩”难题。2006年至今,神华累计 推广应用国产化液压支架近50套,节约采购资金超过100亿元。

  ——煤炭伴生资源开发技术。秉承科学发展理念,积极开发煤炭伴生资源。针对准格尔煤田富含氧化铝和镓,且储量巨大的资源现实,成功研发“一步酸溶法”制备氧化铝和镓的成套工艺技术。目前,年产4000吨氧化铝的中试装置已建成并试车成功,正在建设年产100万吨氧化铝的工业化示范厂。该技术的研发成功,将解决我国铝土矿资源短缺的难题,使镓这一战略资源得以开发利用。

  ——神华煤电厂锅炉高效安全燃烧技术。组织实施多项火电厂安全、高效、洁净燃用方面的课题,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彻底解决了困扰我国储量约6000亿吨侏罗纪煤燃烧易结渣的技术难题,获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亿元,形成3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缔造了神华煤“安全煤、绿色煤、经济煤”的优质品牌。

  ——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率先在国内开展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研究,获专利28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建成了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打破了该技术由国外垄断的局面。生产成本经测算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优势,将掀起水资源革命,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战略举措。

  ——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神华集团在煤直接液化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实践。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产出合格油品,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国家。神华集团研发的“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等核心技术,申请和获得专利100余项,其核心工艺获得了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八国发明授权。2011年该项目实现利税近9亿元。

  ——煤制烯烃技术。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是世界首套以煤为原料,生产聚烯烃的特大煤化工项目。神华集团以集成创新模式,实现了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工程化、规模化和本地化。煤制烯烃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 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开创了煤基能源化工产业新途径,奠定了我国在世界煤制烯烃工业化产业中的国际领先地位。2011年该项目利润达10亿元。

  ——朔黄重载铁路建设与运营技术。针对朔黄铁路穿越密集采空区、盐渍土地区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研究开发重载铁路勘察设计、特殊土路基修建等一系列重大成果,突破了我国重载铁路建设和运营方面的核心技术难题,为朔黄铁路的高效安全运行创造了条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8亿元。该技术成果正全面应用于朔黄铁路3.5亿吨扩能改造工程中,为神华铁路运能持续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骅港航道骤淤防治技术。解决了航道骤淤这一世界性问题,获授权专利11项。该项技术的成功不仅为神华创造了1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为国内外今后在类似地质条件下建设大型港口开创了一条新路。

  “十一五”期间,神华集团申请专利1336项,累计拥有有效专利65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2项;创中国企业新纪录202项,获得了“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成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

  “十二五”期间,神华集团确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引领支撑发展”的总体原则,紧紧围绕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战略目标,以完善自主创新体系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技术的系统集成为重点,以高端人才吸引与自身队伍建设协同推进为支撑,多层次推进科技攻关,推动实施科技创新“十大重点工程”,推进神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神华可持续发展、引领行业科技进步、增强国家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能力。

  社会责任篇

  神华集团始终不忘企业发展成果与社会共享的宗旨,积极承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2010年、2011年在连续两年的中央企业社会捐助排行榜上,神华集团一直高居榜首,彰显了神华集团“共和国长子”的奉献精神。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神华一直在探索中前行,以多种方式反哺社会,多年来,神华集团持续开展并稳步推进援藏援青、抗震救灾、扶贫助困、捐资助学、环境保护等活动,近十年捐赠总额逾32亿元人民币。总结神华集团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一、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基金会以予机制保障

  多年来,社会责任意识已经融入了神华企业的DNA。为规范运作公益事业, 经批准,2010年12月17日,正式成立了神华公益基金会。2011年,基金会总捐赠支出21,082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其中5000万元用来开展“神华爱心行动”项目,主要救助14周岁以下贫困家庭白血病和先心病患儿。2011年共救助两病患儿1,236名,其中白血病466名,先天性心脏病770名。该项目受到神华集团公司党组的高度重视,张喜武董事长、张玉卓总经理、凌文总裁亲自到医院看望救助患儿,并与患儿家长、医护人员、项目合作方进行座谈,有力地推进了爱心行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支持江西革命老区教育事业,基金会启动“神华爱心学校”项目,2011年捐赠3,000万元,分别在瑞金市、井冈山市、吉安县、新干县、余干县建立5所神华爱心学校。

  为缓解民族地区中小学读书难、看书难问题,基金会经过多次调研考察设立“神华爱心书屋”项目。基金会依托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公益平台,出资1,550万元,分别向宁夏、新疆、青海地区中小学捐赠价值3,000万元、7,000万元、330万元的图书,目前图书已全部发送到位。此项目惠及宁夏、新疆、青海1135所学校,为125万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去年12月,神华基金会荣获人民网“2011年公益特别贡献奖”;民政部李立国部长高度评价基金会项目“设计好、组织化、效果好”。

  二、积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惠及当地百姓、促进社会就业

  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神华集团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促进地企和谐,惠及地方百姓,与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一)公司按照“深化依存,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带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忻州、新疆、宁夏等地的区域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特别是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和陕西省神木县,综合经济实力跃入全国百强县。

  (二)公司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建设神华新村,创建安居乐业、文明和谐、持续发展的新村,扶持新村工矿服务、加工制造、手工等特色产业发展。2010年,公司投入资金3.65亿元,在内蒙和陕西地区建设神华新村面积分别达到10万、16.8万平方米。神华集团实施了惠民安居工程,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工程,以企业发展成果惠及企业员工和地方百姓。公司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乌海、包头等地治理沉陷区、改造棚户区,解决居民的生活难题,改善矿区环境。

  (三)自2002年8月派驻首批援藏工作组以来,神华集团先后选派4批5名干部奔赴西藏那曲地区聂荣县开展对口援助工作,至今已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9097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01个,架起了神华集团与聂荣人民的连心桥,铺就了聂荣人民脱贫奔小康的致富路,更好地承担起了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四)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型央企,神华集团通过自身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应届大中专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2011年,神华集团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在中央企业推出了“五年选聘6000名大学生村官到神华工作,三年投入6000万元援助西部地区2000名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双六工程”,目前第一批1458名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已经在神华集团各个岗位上开展工作。

  三、注重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神华积极致力于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将“黑色”变“绿色”,将“煤田”变“油田”,将“乌金”变“白金”。神华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持续下降,所属重点企业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指标。主要矿区矿井水复用率达到60%以上,神东矿区的植被覆盖率已由开发之初的3%-11%提高到60%以上。集团下属的国华电力公司成为我国首个全部机组安装、运行脱硫装置的火力发电企业,去年的供电煤耗为321克标煤,比全国60万千瓦及以上发电厂的平均水平少19克。2010年,我国首例二氧化碳捕获与永久性封存的工业性示范项目——神华“30万吨煤制油工程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与地质封存技术开发及示范”项目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封存10万吨二氧化碳。2011年,神华集团的神东上湾矿、准能黑岱沟矿和神宁灵新矿被国土资源部授予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神华集团荣膺“中国低碳榜样”奖,获国资委“中央企业‘十一五’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称号。

  四、开展“幸福员工工程”,使员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

  神华集团公司开展“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研究,解决员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持续送温暖活动,开展多种形式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生活从生存、尊重、社会、发展四个层面全面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在神华人看来,最大的幸福是安全健康——在健康安全方面,公司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方针,加大健康安全投入。定期为员工进行健康安全检查,建立健康安全档案;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编制健康管理手册,发放职业病防治和健康保健知识读本。通过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发展理念逐步扎根神华人心中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安全生产责任制覆盖到各个岗位和各项工作,安全隐患检查防治随时进行,安全投入进一步加大,神华六大产业板块全面实现安全高效运行。

  在神华人看来,幸福是发展中的成就与自豪——员工岗位作业能穿上干净的工作服,井下能吃到丰盛的营养餐,休息时能在花园般的小区与家人共享幸福,员工说:“是神华给了我幸福的家。”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