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新浪产权作者:河北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李 娜 祝梦林 王凤湘
2009-07-30
打印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树立理性的经营精神,已成为大学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期望相一致、与教育规律相符合、与时代发展相合拍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大学经费由政府拨款,基本上采取统包统管模式,很少从经营的角度去关注大学的投入产出,即使有也只是局部性的、萌芽性的、经验性的、非理性的。在目前大学经费短缺的条件下,借鉴企业经营方略管理国有资产,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而尽可能降低成本,对提高资产效益、效率、效能,促进大学优质高效运转,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含义

  经营本是一个经济学范畴。首先,经营是组织的一种有目的活动。经营的目的就是组织通过对其拥有的或可以控制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运作的效益,这是经营的本质属性。其次,经营是组织为实现其根本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经营活动的基本形态有经营环境分析、经营思想确立、经营目标确定、经营策略选择以及经营操作方式确定等。

  高校国有资产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学校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学科研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把学校类同为企业,认为学校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就得有经营管理理念。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可以定义为:以配置、整合、优化学校国有资产资源为手段,为教学、科研、行政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充分提高高校国有资产资源的效率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产出,从而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的经营性管理活动。经营管理理念可体现在资产配置、资产购置、资产管理、资产报废、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中。

  二、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资源

  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面对、整合、利用的对象是资产,是指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己经被确认为高校所有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和。按其存在形态包括如下四类:

  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分为如下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资料、其他校属固定资产。

  2.流动资产。高校的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等。它具有变现能力强、周转期短等特点。其对维持高校的日常运转,起着关键作用,其管理状况的好坏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有直接的影响。

  3.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能够被持有者长期占有和使用但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持续发挥作用、并能为持有者提供较为稳定和超过同行业一般收益的经济资源,具有无形性、资源性、高效性、长期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比如校名、校徽等。

  4.外延资产。外延资产是指高校以货币、仪器设备等形式,向学校以外地区投入后所转化形成的财物收益。高校对外延资产的投入与管理,应以投资回报为目的,紧紧围绕投资项目的直接目标、盈利能力、回收能力、偿还能力来进行,应尽可能地回收投资、提高效益,用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目标及特点

  评价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绩效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资产投入产出分析,探索教育资源投入的最佳配置途径,最大幅度地提高高校投入效率,达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帕累托最优,实现“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最大化,这就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

  1.经营目的的非盈利性。办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教育活动培养人的知识技能,积累知识资本,成为合格的劳动力人才,为社会做贡献。具体到内部来说,就是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也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采购原则。高校资产不能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像企业那样统计今年多少万的利润,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完全追求经济效益。

  2.经营资产的非循环制。行政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的国有资产形成主要靠国家财政从预算资金中的分配拨付,包括行政事业拨款和基本建设投资。其不产生经济效益,从资产的购入、使用到报废是单线流程,不能像企业一样不断用其产生的价值循环补偿,这就决定了单线使用价值和效益的开发和利用,资产购置资金的多元化挖掘成为重点问题。

  3.产权结构复杂化。高校投资主要来自国家,国家是高校的当然所有者,高校法人实体则行使学校财产的使用权,政府拥有高校财产的最终所有权,高校拥有法人财产权,即高校财产现实所有权(使用权、分配权、部分收益权)。目前我国高校的产权结构已与计划经济时期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高校投资多元化,高校产权结构已不再是单一国有的了,正因为产权关系不清、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经常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四、经营理念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国有资产实行价值化管理。 我国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实物管理为模式,甚至在分配上也是实物分配。实物管理模式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局面,部门自成体系,追求资产占用的最大化,管理者只要完成产值或产量的数量指标并使资产保持一定的完好率就行,而把投入产出放在较次要的地位,容易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行政化、经营自主权虚化、国有资产增值能力低下等弊端。企业的价值管理强调的不在于实物资产的完好率,而在于其价值是增加还是减少,包括存量价值化管理与增量价值化管理、所有者权益价值化管理与保值增值管理、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和资产价值转移的管理。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价值化管理就是要学校各单位从价值上认识资产,对其所占用的资产的价值负责,通过有偿占用资源等一系列措施,促使资源的集中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源向能创造效益的单位和部门的自主流动,从而提高学校整体资产的效益水平。价值化管理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具有掌握价值世界变化趋势的能力,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变化中科学决策,优化学校资产结构。价值化管理是提高学校资产使用效益的必然,是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是学校资产管理上水平、出效益的需要。

  2.量化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评价。首先按高校承担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任务量与资产配置标准制定资产配置的细化预算,并经科学论证后执行,避免配置上的重复浪费。对大型专业设备、办公用房、机动车等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配额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平台,保证国有资产充分、有效的利用。从在用率、产出率等方面建立与高校业绩挂钩的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评价制度,量化管理评价体系,保障国有资产使用高效合理。甚至可以引进企业《ISO/DIS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模式,把国有资产管理当作系统工程来规划和管理,各项要求和指标是“血肉”,流程的管理构成“骨架”,分为人员管理、设备经费管理、分配与使用、改革与研究等大类,分别建立量化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3.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高校的教育资源是极其有限的,所以管理出效益就显得更为重要和有意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引进BPM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业务流程管理,其核心侧重点是流程建设(管理),强调规范化、持续性和系统化。首先要有一个全校国有资产管理归口部门,总体把握分配资产和效益实现情况;要有完善的预算、采购、调拨、报废等规章制度,且要明确详细,可实施性强;不朝令夕改,有延续性,尤其是绩效评估条款和工作流程;最终通过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循环,将决策信息贯穿政策制定、管理执行、手段优化过程中。BPM管理核心还要求重视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使国有资产管理从每一个环节上出效益,并落在实处,使高校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4.人员管理新思路:竞争机制、激励机制。(1)竞争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大作用的方法就是竞争,创造平等条件下竞争的机会和压力,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实行竞争上岗,优化管理人员结构,近几年,高校逐步实行聘用制就很好,工作不出色,拖沓无效率,即便在行政单位,也要面临岗位问题,或解聘,或调离,有了职场压力,就会出效益。(2)激励机制:根据心理学上的“需要理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人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激励的具体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管理使用人员的具体需求采取相应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具体形式可分为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关怀激励、薪资激励、考核激励等。

  五、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1.成本原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根源就是成本概念的严重缺失。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的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使用上不核算成本,所以长期以来,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种偏见,即认为国有资产是一种消费性资产,只需注重需求,无需注重效益,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松懈和无序。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还是大学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都是提高投入产出比的重要手段,国有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运营成本控制机制。(1)要完善资产购置的财务审批制度。(2)强化岗位责任制,控制过高的人员成本。(3)量化资产使用和产出的标准。

  2.效益原则。一切管理都是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的,现代管理更加突出了效益的问题,管理的效益问题是衡量管理工作的价值标准。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本身来说,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展开的,管理就是要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以期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另一方面,对于资产使用也要进行科学的效益分析,正确处理大学的学科建设和硬件投入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资金基础上进行效益分析,是每一个大学经营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3.责任制原则。责任制指国有资产的管理者、经营者在任期内的目标责任制度。具体而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经营者在任期内的资产利润率、资产保值率、资产负债率、技术创新率、人员资绩效率等管理和经营指标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国有资产管理经营者实行奖励或经济制裁的目标责任制度。高校资产管理领导小组需组织制定经济责任制的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计算方法,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每一步目标明确落实到个人头上,突破高校管理的你等我靠现象。

  4.经济原则。高等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办学实体要涉及筹资,资产的使用效益关系到筹资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的再生产的扩大与缩小,资产管理也成为高等学校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多方面广渠道的争取办学资金,通过课题经费、社会服务、产学研结合、捐赠、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等,配备更高级别的固定资产,从而达到良性循环。国有资产管理需要“经营”,必须要强调成本与效率的重要性,对正处于深刻变革中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说是刻不容缓的。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