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将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经济发展形势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综合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受到人口结构变迁、环保意识增强、精敏制造兴起、网络化多元发展、资源日益稀缺和全球化深入推进等六大因素的挑战。
(1)人口结构变化剧烈,挑战我国经济管理与城市化进程
伴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不断加快,老龄化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最新预测,2010年和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将分别达到1.71亿人和2.13亿人,老龄化程度分别为12.57%和15.17%。并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递增,远高于总人口6‰的自然增长速度。在经济领域,“十二五”时期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对储蓄、投资与消费,对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经济资源,对财政、税收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严重冲击。此外,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7.5%,城市化依然在城市与农村分割的二元结构上恶性循环,农村地区外延式扩张正成为城市化死结。“十二五”是中国城市化马鞍区的快速爬升区(城市化在30%-70%期间是加速时期),城市化增长率每年要保持在1%-2%之间,这样每年会有1000多万的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现有的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都远远不能适应人口的快速增长,如何立足城市,统筹城乡,保质保量推进城市化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面临的又一挑战。
(2)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挑战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球环保意识仍将不断加强。承继上个世纪环保意识的抬头,向来被环保人士视为天敌的制造业,在“十二五”时期仍会受到更加严密的监督。此外,环保标章已成为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伴随着欧盟所制定的废旧电子电机设备指令(WEEE)与电子电机设备中危害物质禁用指令(RoHS)等法令的实施,绿色及永续性产品成为21世纪产业界争取国际市场的必然趋势。就我国而言,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国,备受国际舆论关注,减排压力巨大,未来相当多的“两高一资”产业将面临生存困境。根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四家国际学术机构联合发布的“环境绩效指数”(EPI),我国在其2008年报告所列出的14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05位,而排位在前50名之内的大多数是发达国家。事实上,“十二五”时期,无论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还是我国自身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绿色发展都是不可回避的挑战。
(3)精敏制造日渐兴起,挑战我国的制造业竞争力
“十二五”时期,全球精敏制造正逐渐成为新的潮流。市场的快速变化与消费者多样多变的需求,为小而美的制造模式创造了无限机会。企业不再以“大”取胜,而是以灵敏反应的精巧营运模式,迎战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当前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十二五”时期随着市场需求特性的转变,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发挥的竞争作用正在逐步衰弱。全球化供应网络在寻求低成本的同时,开始了对快速响应和柔性等方面的要求。我国在精敏制造方面以及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有着较大差距。当前,面向提高客户价值和客户满意度的敏捷和弹性供应战略已经向我国制造业提出挑战,这种趋势在“十二五”时期还会进一步强化,需要我们积极加以应对。
(4)网络化呈现多元发展态势,挑战我国政府的监管能力
“十二五”时期,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将明显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网络将衍生出一些新的交易模式并创造出一批新型态的消费者。不同人群间的数字鸿沟将进一步拉大。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也将集中凸显,其中包括间谍活动、炒作股票、勒索与盗版等。我国近年来互联网发展速度较快,但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应用度、影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互联网区域发展不均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了东部快、西部慢、城市快、乡村慢的特点。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依然严峻,网络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互联网上的行为缺乏有效约束,诚信缺失问题较为突出。互联网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在技术上缺乏重大创新和突破。以上诸多问题在“十二五”时期还将持续存在。面对当前网络活动的频繁和体制的改变,为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在“十二五”时期的健康发展,就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与网络相关的新规则、新规范的研究投入。此外,如何制定更健全的网络法律和设立更高效的网络警察部队,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部门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5)资源日益稀缺,挑战我国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球石油等资源日益稀缺,因此,非碳系新能源的研发与应用将成为主流,氢能与燃料电池、生质燃料、石化能源净洁利用等技术,将会成为各国积极投入的主要方向。此外,水源养护和水产业也将逐渐兴起,全球水资源的争夺日益显现。我国是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特别是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水、木材等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资源。2009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5.6%,居世界第二,但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我国单位GDP能耗,2007年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为日本的4.9倍,即使我国单位能耗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各降低20%,到2020年仍然是2007年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是日本的2.7倍。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如何缓解资源供应压力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要保障有效的资源供应,另一方面要适应低碳发展的要求,这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十二五”时期,一些对我国经济发展存有戒心的国家会采取多种政治或经济的手段,对我国到境外获取资源产品进行干预或制造障碍,这将大大增加我国经济安全风险。
(6)全球化深入推进,挑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五”时期,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加剧了各国之间竞争,也使得无国界经济日益显现。全球化一方面让各国在越来越宽的领域里,以平等身份进入世界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无情地考验各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影响。同时,全球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摆脱地域的限制,在世界各地迁徙移动。许多专业人士与商人已成为现代游牧民族,通过跨国公司(MNC)布局移动,或活跃于二、三个或是更多国家之中。因此,人才的竞争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中更关键的要素。对我国而言,在“十二五”时期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趋势下,面对现实中残酷的市场竞争与全球资源争夺,需要积极全面的思考未来整体产业、人口、资本市场等策略,进一步强化国际竞争力。面对日益明显的无国界经济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制定经济或产业活动的规划时,必须考虑将国家领域外的活动或产出,适度、部分并入经济发展规划中。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推进,“十二五”时期我国在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