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及应对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谢 丹
2011-12-29
打印

    自我国于2002年起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大批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基于寻求市场、寻求资源、寻求先进技术和管理技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配置和使用资源等多重目的,纷纷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或直接在海外投资,设立子公司和研发机构,或购买东道国先进技术企业的股份,建立合资合作企业,既有效缓解了国内对于市场、资源、技术和资金的需求,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和全球品牌影响力的成长。

  一系列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有了较大规模的成长。首先是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增长迅速,2002年至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0%,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基本形成了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

  然而,尽管整体的势头良好,但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绝非一路坦途。企业在跨国经营时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很多,但总的来说,对中国跨国经营企业威胁最大的主要还是政治风险、外汇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文化风险。

  其一是政治风险,指由于东道国政局或社会的不稳定而导致的突发性政治事件和政策的不连续性对企业跨国经营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传统政治风险包括战乱、财产征用没收、外汇管制以及为政治目的服务的一些产品进出口限制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的更为复杂而隐蔽的风险也不断出现,主要有政府干预、绿色壁垒、碳排放税、节能信用额度等。

  其二是外汇风险,指由于外汇汇率变化而给跨国经营企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的汇率调整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盯住美元。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与许多经济体货币汇率波动较大,使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时的外汇经营、交易、折算等风险也进一步加大。

  其三是经营管理风险。在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兵败海外市场的案例中,总可以看到企业面对危机时应对失当的表现,这揭示出我国企业在内部体制、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等环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四是文化风险,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沟通障碍、管理风格差异、商务惯例与禁忌差异等诸多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收益减少,甚至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迎来了新的机遇——危机导致许多境外企业市值大幅缩水,一些企业被迫申报破产或与其他厂家重组兼并,使得并购门槛不断降低。许多国家对资本进入限制的放松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并购机会,吉利并购沃尔沃便是金融危机后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收购的典型案例。但机遇往往也伴随着风险,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规避跨国经营中的风险,更好地抓住机遇,中国企业应当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增强风险意识,完善应对机制。在走出国门前,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准确了解和评估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形式,仔细研究东道国有关投资政策法规等软环境,做到心中有数。并认真制定危机应对机制。

  二是更加着眼于提高核心竞争力。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必须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把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培育作为自己经营发展的战略。

  三是更好地利用外汇风险策略。汇率波动给对外投资活动带来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当本国货币走强时,本国生产的出口产品会缺少价格优势,投入要素价格较低的国家则会更具价格优势。因此,在资金往来调拨中,企业可以采用提前或拖后的方式,合理减少汇率波动损失,也可随时调整以各种货币计值的资产比例。

  四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要适应东道国市场的人文环境及风俗习惯。企业要依照当地文化合理调整企业战略,实施当地化经营和跨文化管理策略。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也应当加大对跨国经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其进一步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首先,政府要积极推动国际多边、双边或区域投资保护协定的签订,保障本国企业跨国投资安全。母国政府对于本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实际上是以两国或多国政府实行双边、多边保护协议为基础的,这些协议的签订,将使本国对外投资保护工作纳入国际保护体系。

  其次,政府应充分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境外投资保险机构,积极主导建立对外投资保险制度,向跨国投资者承保外汇冻结险、资产征用险、合同中止险,武装冲突险和市民暴动险等,向对外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遭遇到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提供保证。

  最后,政府应加大对跨国经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企业的整体资本实力依然较弱,支持其从事跨国经营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金融支持的主要来源,但其实力并不强,相比之下,西方国家进出口银行的运营资金则多数来自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低成本资金。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各国各类资产缩水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跨国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国内商业银行加入到支持对外投资企业的行列中来。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