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文化产业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建国
2011-12-07
打印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决定。这是在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做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作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如何从更高层面、更宽范围为文化事业提供更加有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不仅表现为银行的一种业务能力,也表现为银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主动服务和实现转型的一种意识。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在如何服务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创新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实效。本文表达了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对此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站在更高层面去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如果我们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和审视就会发现,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与金融服务之间不仅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也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始终发挥着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业务规模和合作范围上,也表现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贯彻执行国家战略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和职能的发挥。“始终走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最前列,成为世界一流银行”,不仅是我们的愿景,也是作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全社会的一种宣示。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是国家战略,是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所以有力地支持文化繁荣和发展,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其次,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当前最迫切、最繁重的任务是提升包括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自主创新能力、文明程度在内的软实力。长期的经济匮乏时代已经过去,以投资和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已发生变化,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培育和繁荣国内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在消费增长中,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更是表现出井喷式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看,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市场的成熟和繁荣,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将有助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有助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以往的文化事业,依靠财政拨款,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距离市场较远,对商业银行的金融需求不够迫切,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也没有对文化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整个社会对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文化体制的改革会出现多种模式并存的投融资方式,另一方面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也必然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从以往的“消极提供”变为“主动供给”,从以往的“零星产品”变为“综合服务”,从以往的“零打碎敲”变为“整体规划”,从而切实提高现代金融对文化事业提供服务的前瞻性、针对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由此看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更有力地支持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项对国家、对社会、对百姓、对客户、对银行五方有利的好事情,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实现自身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更强、更大的主力军作用。

  坚持金融创新,切实提高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早在2009年初,我们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率先提出了定位于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民生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民本通达”。三年来,“民本通达”已经成为政府肯定、社会关注、客户欢迎、各方收益的著名品牌。2010年8月,我们在原“民本通达”中“教育慧民”、“医疗健民”、“社保安民”和“环保益民”四个子品牌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第五个子品牌“文化悦民”。

  “文化悦民”方案包括“振兴演艺”、“繁荣影视”、“支持出版”、“千年旅游”、“特色会展”、“多彩动漫”六个子方案。这六个子方案所覆盖的领域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也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在金融服务方案的设计中,我们一改以往“各自为政”的做法,由总行集中骨干人员,成立任务型团队,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客户,准确地锁定“适用对象”,全面地研究“需求描述”,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方案推出仅一年多,我行就发放新增贷款500亿元,与文化部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一大批广电出版类客户成为我行重点客户。我们还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缘优势和人文资源,深度挖掘各地具有文化特色的建设项目,与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湖北恩施亚洲最大溶洞项目等诸多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或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为文化领域提供金融服务的实践中,尤其是推出“文化悦民”方案以来,我们深深认识到,不断创新、勇于创新才是我们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全社会文化消费市场的全面认识,没有对国家推动文化强国战略深远意义的理解,没有对我国现阶段文化发展趋势的把握,我们很难将业务做大、做实、做出影响力,也不会得到客户的认同。

  在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探索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之路

  文化及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的民生领域,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设银行作为具有57年经营历史、市值排名世界第二、拥有近12万亿资产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我们深知身上的责任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我们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实现结构优化和业务转型。

  对于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来讲,结构优化不仅复杂而且艰难。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客户特征,特定政策环境下形成的利润来源,企业文化引领下的风险偏好,经营中地方视野与全面把握的矛盾,长期形成的经营习惯和理念,加上客户结构、产品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期限结构等不同因素,都决定了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事实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我们已经经历了许多过去从没有遇到过的业态,经历了比质量、比效率、比投入产出、比客户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的同业竞争,经历了部分领域利率市场化的市场考验,经历了满足不同需求的金融创新,当然也经历了从过去“等客上门”到现在“服务上门”的理念转变。要实现结构优化,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实现业务转型,进一步说就是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业务转型的标志是什么?我认为,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我们不能“等米下锅”,而必须学会“找米下锅”,这尽管只是一字之差,但体现的是不同的理念和文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特有的“优惠”和垄断已经消失,我们与其他所有制商业银行乃至外资银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市场竞争中我们不能只是会“昂首”,也要学会“弯腰”,让政府部门、让客户、让全社会能够从接触中感受到变化,在比较中感受到差别,在体验中感受到诚意。

  其次,一定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能“等、靠、要”。文化领域以往多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现在实现或推进产业化,这就给我们商业银行直接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从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到企业化经营的服务模式,我们如何适应?二是习惯了财产抵押和有价证券质押的银行信贷模式,如何寻求版权质押、无形资产质押、播映权质押甚至艺术品质押的有效途径?我认为,既然商业机会是市场形成的,那么,创新动力也应该来自于市场。一家银行无论大小,其生命力和竞争力不在其资产规模,而在于创新能力。有了创新,才会有比较优势,才会有针对性服务,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然,金融创新不能只靠银行一家完成,还需要政策环境、需要监管支持,也需要客户配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提出了一项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重大命题,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建设银行有能力、有信心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实现自身转型和为文化助力加油的双赢。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