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字居多的4月份经济数据令海外媒体对中国经济预期充满悲观。美联社称,油价下跌是因为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放缓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路透社报道,由于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以及希腊政治僵局,欧洲股市盘中下跌至4个月低点。《爱尔兰时报》说,4月并没有让中国经济看到春天。还有媒体预言,中国经济将面临10年以来最慢的增长……
对于外媒的悲观预言,专家指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降增速调结构时期,自身的内生动力不会因目前经济暂时回落而影响未来发展。中国政府有充分的能力和足够的手段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无需担心经济大滑坡
发电量增速下降,工业增加值、新增贷款发放额创新低,零售业销售减弱,固定资产增长乏力,进出口增速放缓等,4月份一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继续处于回落态势,而这种状态被外电夸大为中国经济将陷入困境。对此,专家指出,认为中国经济陷入困境的判断毫无根据。不能以一些暂时的指标来断定中国经济将长陷低迷。从未来趋势看,中国经济有不同于西方的内生动力,无需担心中国经济大滑坡。
“西方预测中国经济将进入长年萧条,这种担心是基于他们自身的经验。”北京大学国际人力资源EMBA客座教授武欣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因西方人的刚性需求早已满足,所以经济一不景气就萧条很长时间,而中国与他们不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基本需求还有待满足,这种需求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西方唱空中国也有自己的企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最近中国的经济数据显示我们经济的“三驾马车”确实出了一些问题,外媒也非常关注,但他们对等待中国市场完全发育成熟本来就没有多少耐心,一有负面消息,就会随意发挥;他们的另外一个意图是倒逼中国再像2008年那样出台一个4万亿元人民币救市计划,从而再次搭上便车。
调整是为了走得更快更稳
目前经济继续回调是中国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惠誉公司亚太区主权评级负责人安德鲁•科洪认为,由于当局针对去年的通货膨胀压力做出回应,中国经济正在出现由政策主导的增长放缓,而这属于正常的政策管理范围。
增速不是中国经济主要问题,把速度降下来调结构以保证今后发展得更快更稳是当前的重点。孙立坚指出,中国把经济增长目标调低,不是为了谋求数据上超额完成目标的“好看”,而是为了释放“中国并不盲目追求高增长”的价值观,并为自己的经济发展留出空间,为实现结构转变、产业升级保留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调整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其中肯定有起有落。渣打银行分析说,调结构是中期任务,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仍存不确定因素情况下,不可能一两年就完成,现在强调效果有些操之过急。
在最近召开的“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2年迎春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由于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调整不充分,表现为底部增长率过高,产业结构未得到优化。2012年,排除供给冲击和大的政策失误的影响,中国经济还会在最优适度增长区间(即9%-10%)或次优增长区间(即8.5%-10.5%)内运行。
产业结构调整是大事
对于未来保增长应采取的措施,武欣欣说,我国是财政资源最大的国家,国家有钱;其次,我国还有很多低收入人口,他们未来富裕起来的需求以及广大农民进城发展的需求,都构成了巨大内需,这足以替代出口下降的损失。同时,他指出,为拉动这部分内需,政府需采用“降准”、降息、减税等手段刺激经济,将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把需求启动起来经济就不会滞胀了。
参加“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2年迎春学术研讨会”的专家们认为,应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实现稳中求进,重中之重是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演变的路径选择应当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标准。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实现全国各个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涉及区域分工、区域经济发展、区域间产业联动等多个方面,是围绕区域优势建立起来的相互关联的紧密整体。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能够提高结构效益,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稳步、协调增长。
专家还建议,要促进人民币双向浮动,财政政策须“以民为本”刺激消费,国家应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