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离不开各类改革措施的实施,更离不开党中央的统一战略部署。
●上海对推动转型发展始终不遗余力,但追求的是理性冷静、遵守纪律、尊重规律、活而不乱、稳中求进的有序局面。
2011年,上海用几乎零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推动了8.2%的GDP增长,而且固定资产投资额只有5067亿元,和GDP对比只有四分之一左右。数据表明,上海已基本告别依靠投资驱动的时代,迈入了依靠创新驱动、产业转型驱动的阶段。我们认为,上海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按照中央 “四个率先”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树立转型发展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全球意识和改革意识的结果。
转型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离不开各类改革措施的实施,更离不开党中央的统一战略部署。如果离开了国家战略、偏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目标,将会使转型出现偏差,发展方向出现迷离。上海对推动转型发展始终不遗余力,但追求的是理性冷静、遵守纪律、尊重规律、活而不乱、稳中求进的有序局面。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重大转型,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复杂化需要经济管理进一步精细化,多元化需要社会管理更加富有弹性化。转型发展是系统性的变革过程,不是比拼出台优惠政策,更不是借机搞运动式的改革,我们必须理性冷静、遵守纪律。同时,必须认识到,上海未来的发展需要速度,但更需要稳健,更需要尊重城市管理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未来上海的发展,应当是城市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这只 “看不见的手”,与我们的主观意志这只 “看得见的手”交融互动的结果。
转型发展,也需要与我国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相衔接。随着中国各大区域振兴计划陆续展开,工业化、城市化重心转向中西部地区,经济区域由原先 “带状”发展转向 “块状”发展, “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发展特征将更趋明显。上海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格局的形成是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成功,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均衡战略的成功,上海应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时机,以全国为视野进行产业布局。近几年以来,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上海与中西部地区开展了有效的产业合作。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也对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正通过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建设金融服务能力、贸易服务能力、高技术服务能力等服务能力体系,为全国的发展服务。
转型发展,还必须服务于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服务功能的战略目标。近五年以来,上海按照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要求,努力提高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加强贸易功能建设。上海支付清算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成为人民币重要的支付结算中心之一。同时,按照 “上控资源、下控渠道”的思路,以大型会展设施平台、覆盖全球和服务全国的贸易服务平台、网上国际贸易中心平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平台、内外贸一体化平台、财经信息发布国际信息港平台等为核心内容的贸易平台建设进展迅速。
近五年以来,上海以全球新一轮高技术服务业转移为契机,积极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为此,在全市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制订了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政策,为制造业转型提供了扎实的政策基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浦东金桥开发区为例,经过数年转型,园区已由单一的制造业基地转型成为集总部集聚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等为一体的复合型生产性服务业基地,目前金桥开发区在规模上已超过宝钢、上海石化等重化工业企业,土地产出率达到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平均产出率的三倍。
根据上海市委领导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的要求,近年来,上海在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为系统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积极推进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做到每年有进展有亮点;深入推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按照 “行政效率高,办事透明度高,行政审批收费少”的要求,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保障;稳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提高 “市场化、证券化、透明化”程度,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深化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强了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加快金融制度改革创新,为加速上海转型发展提供投融资环境;深入推进航运和贸易制度改革,强化区域港口协调机制、完善 “三港三区”联动机制等。同时,上海正以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将全面推进股权激励、人才特区、财税支持、科技金融、管理创新等改革试点,为上海下一步转型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